|
心脏手术复苏期顽固性室颤的处理 |
|
跳液不易灌注到达病变部位的心肌, 导致该区域心肌缺血;而瓣膜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病变)使心肌肥厚、扩张,心停跳液灌注 不均匀,易发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缺氧损害。 文中的8例病人心脏复苏期均表现为顽固性VF,根据顽固性VF发生时机,将其分为两类 :1.开放升主动脉后出现顽固性VF;2.心脏复跳后又转为顽固性VF。 开放升主动脉后发生顽固性VF,可采用:(1)灌注心停跳液使心脏再停跳:心肌去极化 依 赖于Na+快内流和Na+与Ca2+的慢内流。慢内流比快Na+内流更依 赖于能量储存。此类病人可能因心室和传导系统的快Na+内流使心肌自律性增高(刚开放升主动脉时, 心肌处于能量缺乏状态,慢通道未激活),加之阻断升主动脉期间,心停跳液灌注不均匀, 部分未保护好的区域的心肌存在电活动,使该区pH下降,K+和儿茶酚胺增高,此时心 肌动作电位上升斜率和幅度减小,传导减慢,引起折返,出现VF。采用高钾停跳液灌注使 心肌去极化停跳,快Na+通道立即完全失活,同时停跳液将缺血区代谢产物冲出,消除 折返,心脏复跳(例1和例2)。(2)利多卡因-心律平联合用药:心律平与利多卡因同 属Ⅰ型抗心律失常药,它们抑制心肌和心脏 传导系统的快Na+内流,降低自律性,提高应激阈,延缓应激性的恢复过程[1] 。足量心律平(单次70mg)对快Na+内流导致的顽固性VF有效(例3和例4)。 心律 平用量不足时处理无效(例3)。异搏定对开放升主动脉后顽固性VF不复跳的病人治疗无 效(例2和例3)。 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又转为顽固性VF时,可能发生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在未保护好 的 心肌区域,细胞外高K+和高儿茶酚胺含量使Ca2+通透性增加,Ca2+ 慢内流增大, 心肌细胞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即心室自律性增强,若此时各部位不应期不相同,则使心电 传导不一致,产生顽固性VF[2]。异搏定为Ca2+通道阻滞剂,可抑制 慢Ca2+内流,阻断与慢反应有关的折返,采用利多卡因-异搏定(例5)或利多 卡因-心律平-异搏定(例6、7、8)联合用药易获得除颤效果。对此类VF,若采用心 停跳液再灌注,则反因高钾去极化停跳使心肌膜电位达-60~-50mv而激活慢钙通道 ,加重慢Ca2+内流而可能使治疗失败(例7和例8)。本组病例中用异搏定处理 的CABG病人无BP下降影 响;但治疗换瓣病人的VF时1例因用量达到5mg(例3),另1例因心功能差(例8) 呈现BP低。 值得注意的是,当出现心肌松软的顽固性VF时,应给予肾上腺素100或200μg治疗 才能有效。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麻醉科(100037)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测定心输出量的临床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度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