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测定心输出量的临床应用 |
|
王奎荣 陈庆廉 叶林祥 金旭东
我们应用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技术在麻醉中监测心输出量(CO),并结合MAP、C VP监测指导术中处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22例,其中20例腹部手术者ASAⅠ~Ⅱ级,年龄21~67(45.1±1 3.6)岁,体重54.3±8.7kg,主要观察全麻下行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2例为全麻下行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术中行CO监测并指导血管扩张药应用。 术前用药为哌替啶1mg/kg,局麻下左桡动脉、右颈内静脉穿刺,监测血压及中心静脉 压。经T9~10或T10~11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后注入1%利多卡因 5ml并在诱导前测试阻滞平面。 以咪唑安定3mg、硫喷妥钠3~4mg/k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 1mg/kg静注诱导。维持用0.5%~1.5%安氟醚及N2O/O21∶1吸入 ,维库溴铵间断静注。 气管插管、血压平稳且吸入麻醉药浓度稳定后,经口插入食道超声多普勒CO监护仪(TE COL,Medicina)探头,至距门齿30~35cm左右,根据显示屏上的血流波 形及多普勒声音调整位置直至获得满意的信号质量。输入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 MAP、CVP等数据,即可连续测定CO、峰流速(P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 数据。 腹部手术病人在测得血流动力学数据后,经硬膜外注入1.6%利多卡因及0.2%丁卡因 8~10ml,观察注药前、注药后3、5、10和15分钟的心脏指数(CI)、PV、 MAP、CVP、HR、SVR,在此期间输入林格氏液10ml.kg-1.h -1左右,不进行手术操作。 2例嗜铬细胞瘤病人诱导前血压为24~26/12~16kPa,除上述全麻用药外,以 微泵持续静脉输注酚妥拉明0.1~0.4mg/min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其用量。 所有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以硬膜外注药前为基础值,用 t检验比较注药后各参数变化,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
一般在2~3分钟左右探头即可正确定位获得数据,4例病人因探头难以进入咽后壁需用咽 喉镜。轻微头部运动及不影响头部的体位变化不影响测定,如有位置移动,稍稍调整即可再 次获得满意的信号质量。 全麻下硬膜外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见表1。
表1 全麻后硬膜外阻滞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s)(n=20)
注药前 注药后3min 注药后5min 注药后10min 注药后15 min CI(L.min-1.m-2) 3.14±0.45 3.11 ±0.67 3.06±0.46 2.99±0.57 2.76±0.64 * PV(cm/s) 85.76±13.64 86.71±12.39 89.2 9±14.31 84.71±14.28 86.36±10.49 MAP(kPa) 12.29±3.16 12.37±3.64 11.84± 3.73 11.03±2.28 9.71±4.73* CVP(kPa) 0.86±0.24 0.84±0.27 0.79±0.3 1 0.66±0.29* * 0.53±0.41* * HR(次/分) 76.45±11.87 76.48±12.91 74.67 ±11.84 69.81±10.76 67.73±13.71* SVR(dyn.s.cm-5) 1567±326 1496±368 1444±393 1408±401 1307±437*
与注药前比较,*P<0.05 * *P<0.01 硬膜外注药后10分钟左右CVP显著下降,15分钟后CVP、SVR及HR、CI、MAP 显著下降,PV则无显著变化。但1例38岁病人术前心[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碱化布比卡因溶液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药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脏手术复苏期顽固性室颤的处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