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菱形皮瓣的临床应用 |
|
相等;皮瓣跨越ADE区转移 至缺损区;划斜线的三角区术中需切除,以免皮瓣转移后在该处形成“猫耳”(图1)。
图1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椭圆形创面示意图
3 结果
32例(37个皮瓣)术后,仅1例皮瓣尖端发生表皮坏死(图2),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口Ⅰ 期愈合,形态满意(图3)。
图2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臀及大腿外侧巨毛痣切除后创面
图3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唇沟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
4 讨论
改良菱形皮瓣属易位皮瓣,是对Limberg皮瓣的改进,由Dufourmental于1962年首先报告 [1]。该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转移后张力分布均匀、切口瘢痕 少、通用性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颜面等处皮肤缺损的修复。本组32例中,有29例皮肤缺损位于颜面部。该部位的皮肤缺损, 当面积不大但不能直接缝合时,若采用皮肤移植修复,不仅麻烦费时,而且皮片成活后在色 泽、质地、厚度等方面很难与周围皮肤协调一致,因此美容效果不佳。若采用皮肤扩张术, 似乎小题大做,且治疗过程长,并发症也较多,难被患者接受。若采用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 修复,则为避简就繁。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在缺损周围巧妙地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创面, 不仅简单方便,而且美容效果好,应视为首选方法。 理论上讲,接近正方形或圆形的皮肤缺损,可在其四周设计8个改良菱形皮瓣供修复时选择 ;而接近60°角的菱形或椭圆形缺损,则可分别在其长对角线或长轴上下方各设计2个方向 相反的改良菱形皮瓣以供选择(图4)。实际工作中,该皮瓣究竟设计在何处需根据缺损部位 及其周围皮肤的张力等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使该皮瓣的短轴,即图1中B、D两点位于皮肤 最松弛的方向上。
图4 改良菱形皮瓣示意图
本组32例中,有18例皮肤缺损位于鼻翼和鼻尖部。该处皮肤缺乏弹性,一般认为缺损宽度大 于0.4~0.5cm时,难以直接缝合,宜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改良菱形皮瓣即是最常用的皮瓣之 一。修复鼻翼处缺损时,该皮瓣通常只能设计在缺损的上方或外侧;修复鼻尖处缺损时, 皮瓣只能设计在缺损的上方或外上方。有作者认为,鼻翼及鼻尖处皮肤缺损宽度大于0.8cm 时,不宜选用改良菱形皮瓣[2]。根据我们的经验,对年龄较大、缺损周围皮肤松 弛者,只要设计合理,宽度大于1.5cm,仍可采用。
作者简介:邢 新(1956-),男,安徽界首市人,副主任医师,博士 作者单位:邢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整形外科,上海 200433) 郝岚(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整形外科,上海 200433) 陈江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整形外科,上海 200433)
参考文献: [1] Lister GD, Gibson T. Closure of rhomboid skin defects: the flaps of Limberg and Dufourmental[J]. Br J Plast Surg, 1972, 25(3): 300. [2] Marchac D. Surgery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face[M]. Springer-Ve rlag, 1988, 4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局部或邻位皮瓣修复鼻部软组织缺损的分区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