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
|
平行穿进锁骨髓腔内4~6 cm,钢丝在肩锁关节上方8字形交叉并绕过肩峰处克氏针尾部扎紧,针尾折弯剪短埋于皮下,结扎喙锁韧带缝合线,逐层闭合切口。 三、治疗效果:32例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完全复位。获随访30例,随访时间最长7年,最短6个月,平均3年1个月。术后20~30 d,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45~70 d取出张力带。除2例年龄超过50岁,体力劳动时局部有轻度酸痛、不适感以及上举减少30°外,其余28例肩关节活动正常,能从事体力劳动。
讨 论
一、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恢复了肩锁关节解剖对应关系。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达70余种[2]。对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对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动力性重建,手术相对复杂,同时改变了锁骨维持胸骨与肩锁关节保持一定距离的解剖关系,改变了锁骨维持上肢运动中的作用[3]。采用喙肩韧带骨块移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虽固定可靠,不用内固定,但切除了锁骨外侧端,无法恢复锁骨、胸骨与肩关节对应解剖关系。本组32例采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方法,术后X线片显示复位完全,在有随访的30例中,肩锁关节恢复解剖对位关系,恢复锁骨维持上肢运动中的作用。 二、改良张力带固定,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由于肩锁关节脱位主要因外力作用,锁骨受斜方肌牵拉向上移动,肩峰因上肢重力向下移位,胸肌牵拉肱骨上端向内移位,在肩锁关节产生分散应力所致。随着外力继续作用,造成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完全断裂的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应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把作用于肩锁关节的分散应力转化成跨越肩锁关节并作用于关节面的压应力,达到牢稳固定。本组32例在主动肩关节功能锻练期间,未发现钢丝折断、克氏针松动及再脱位现象。改良张力带固定符合肩锁关节生物力学要求。 三、治疗方法和效果的比较:1990年前我们曾试用8字形钢丝固定,术中肩锁关节达解剖复位,术后随访发现随着肩关节活动,肩锁关节承受的分散应力作用于钢丝,造成钢丝切割由松质骨构成的肩峰,逐渐形成半脱位。采用克氏针穿越肩峰-锁骨交叉张力带固定,由于锁骨外侧端前后呈扁平状,克氏针不易经锁骨外侧端上面穿出,反复穿针有造成锁骨外侧端碎裂的可能。应用传统交叉克氏针固定[5],术后肩部仍需制动,肩关节功能恢复相对缓慢,且日常生活可导致克氏针松动和再脱位。应用改良张力带固定,克氏针从肩峰经肩锁关节面进入锁骨骨髓腔,避免反复穿针造成锁骨外侧端碎裂的可能,且操作简单,复位完全。在有随访的30例中,肩关节功能恢复快,除2例年龄超过50岁,体力劳动后局部轻度不适酸痛、上举减少30°外,其余28例均取得满意远期疗效。
[作者简介]欧国潮(1956-),男,骨科副主任医师。 欧国潮(364000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骨科) 邱植栋(364000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骨科) 卢生香(364000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1] Allman FJ.Fracture and liganmentous injuries of clavicle and its articulation,J Bone joint Surg(Am),1967,49∶774-77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跟腱断裂33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微量肝素预防外科DIC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