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接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研制 |
|
The optic nerve on the control side was not struck. Results Incidence of optic nerve injury was 76.7%. Gross anatomy, bone fractures of optic foramen 80%, hemorrhage of neurilemma 53%, subneurilemma hematoma 26% and separation of optic nerve 10%. Conclusions The method to prepare this model is simple, easy to use and of high success rate. The model, having incidence of bone fractures and subpial hematoma, similar to complications of clinical nerve injuries and definite clinical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nerve injury, is therefore one of the most approaching clinical features of indirect optic nerve injury. 【Key words】 Optic nerve Wounds and injuries Animal model
临床最常见的视神经损伤为间接损伤,目前对视神经损伤研究采用的致伤方法主要为钳夹、牵拉、冷冻,气囊压迫和切断等[1-4],所造成的视神经损伤与临床间接视神经损伤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满足临床研究需要。为此,我们设计研制出接近临床状态的间接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为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动物 日本纯种大耳白兔60只,体重2.0~2.5 kg,分为两组,每组30只。 二、 动物模型的制作 1.模型制作方法之一:闭合式打击法。(1)致伤设备:装置如图1,为自由落体原理。主要有底座、工作台、可调滑动杆和打击锤4部分组成。致伤强度可调节。本实验致伤冲量1.30 kg*m。(2)动物模型制作:选取致伤眼眶上缘切迹内、后各0.5 cm为打击点,用龙胆紫标记,以标记点为中心用一相配的聚乙烯板(35 mm×25 mm×2 mm)保护,兔头置于工作台园孔窗下,打击点为中心点,用1.30 kg*m致伤冲量,对标记点打击,打击后的兔子喂养观察。
图1 闭合式打击法致伤装置示意图
图2 开放式打击法致伤装置示意图
2. 模型制作方法之二:开放式打击法。(1)致伤设备:装置如图2,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致伤管(长2 m、内径25 mm)、致伤球(45 g)、致伤卡头(上方直径30 mm圆盘,下方为直径5 mm、长40 mm圆杆,杆的顶端为3 mm方形头,中央为宽1.5 mm、深1 mm槽),致伤冲量为重量乘以管的长度,本实验致伤冲量为0.09 kg*m。(2)动物模型制作:质量浓度为30 g/L的戊巴比妥钠(30 mg/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手术显露两侧的眶上缘切迹和眶壁。用咬骨钳经两侧眶上缘切迹处向视神经管方向咬除部分眶壁骨板(深7~8mm、宽6mm),保持硬脑膜和眶骨膜的完整性及视神经管的完整性。兔头放在致伤管下,将致伤卡头卡在一侧视神经孔上方的眶板上,调整卡头和兔头角度(兔头右侧斜15°),使卡头与致伤管成一线,球从管上端自由落下击于卡头。对侧不打击作对照,缝合伤口,喂养观察。 3. 视神经损伤判定及组织学检查:(1)致伤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为成功致伤模型。(2)取伤后7天传入性瞳孔反射异常及对照眼的神经组织,作组织学检查(光镜、电镜)。 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结 果 一、 致伤率及并发症 两种方法打击后,如果有视神经损伤,在麻醉清醒后,表现为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其致伤率及并发症见表1,2,3。 二、 组织学改变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部战伤后血浆电解质及血糖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间歇正压通气对犬胸部火器伤致肺损伤的救治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