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骨关节炎病因 X线片及临床表现分析 |
|
滑膜及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这种疼痛和残疾严重地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进行病因、X线片表现和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和探讨,并和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普通门诊1998年7月~1998年12月内就诊的膝痛患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临床和X线标准〔1〕,本组538例。 1.2 调查方法 1.2.1 对所有膝骨关节炎患者均记录其性别、年龄,并询问有无明显诱因以区别原发性、继发性膝骨关节炎。 1.2.2 对主诉症状严重的患者则详细记录其病史、体检及X线片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1.2.2.1 病程 1.2.2.2 临床症状和体征 ①疼痛的类型:包括步行痛、上下楼梯痛、膝伸屈位痛,如有明显的夜间痛和静息痛必须排除关节的炎性病变。②疼痛的程度:采用评分的形式,1分:无痛;2分:轻度疼痛不必用消炎镇痛药;3分:必须用消炎镇痛药;4分:因疼痛日常生活有困难;5分:必须由他人照顾。③膝关节活动度。④有否关节积液。⑤连续步行距离:采用评分的形式。1分:1 km以上; 2分:499 m~1 km;3分:100~500 m;4分:<100 m;5分:仅在家中走动;6分:不能步行。⑥步行时膝关节有否侧方摆动。 1.2.3 采用单腿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屈膝30°、60°、90°摄髌骨轴位X线片。摄片结果按腰野法(见表1)进行分级。髌股、内侧胫股、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的定义是≤3 mm,由此将膝骨关节炎分为8种类型:①三部分关节间隙均无狭窄,仅有胫骨隆突的变尖称为初期型;②仅有内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称为内侧型;③仅有髌股关节间隙狭窄的称为髌股型;④内侧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间隙均变窄的称为内侧-髌股型;以此类推为⑤内侧-外侧型;⑥外侧型;⑦外侧-髌股型;⑧三个关节间隙均变窄的称为全关节型。同时对站立位膝关节正位片进行胫股角测定。
表1 膝骨关节炎X线分级(腰野法)
分级 X线所见(立位X线片) 0 正常 1 骨硬化和骨赘形成 2 关节间隙变窄(≤3 mm) 3 关节间隙消失或半脱位 4 关节负重面缺损(≤5 mm) 5 关节负重面缺损(>5 mm)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AS 6.03版本。统计学方法有:R×C χ2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
2 结果
2.1 原发性和继发性膝骨关节炎 根据有无诱因存在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本组原发性的为468例,继发性的为70例。继发性膝骨关节炎病因分布如表2。继发性中以损伤最多见,有30例,占42.8%,主要是发生在胫骨平台、胫骨隆突和髌骨骨折后的创伤性改变。其次是各种关节内手术和关节内病变,主要是半月板切除后、前交叉韧带修补后和关节游离体摘除手术后所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也有一部分是陈旧性半月板损伤伴有长期关节交锁病史。由于发育不良造成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引起膝关节退变病例占12例(17.1%),严重的X型腿或O型腿是产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较为常见的诱因。其他诱因包括关节感染、关节血肿、韧带损伤和较为少见的骨坏死。
表2 继发性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分布
原发病损 膝数 %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管修复手指皮肤脱套伤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腰骶神经根造影封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