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亚氮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对人流综合征影响的比较 |
|
赵钢 蔡云朗 周本瑜
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方式。我们对比观察了这两种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50例早期妊娠患者,年龄20~30岁,体重45~70kg,ASA Ⅰ~Ⅱ级,麻醉前未用药,手术时间3~6分钟。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Ⅱ?组为氧化亚氮吸入麻醉组,Ⅲ?组为对照组(患者拒绝麻醉),每组50例。 方法 入手术室后常规联接惠普监测仪监测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Ⅰ组患者于手术前静注异丙酚1mg*kg-1*min-1,3分钟匀速注完后开始手术,术中必要时追加药物,每次30mg。Ⅱ组患者充分吸氧去氮后,吸入50%氧化亚氮-氧气维持麻醉。Ⅲ组患者未实施麻醉按常规进行手术。 观察项目及评定标准 1.麻醉效果评价:优:患者术中安静,无肢体扭动;良:有轻微肢体扭动,但可继续手术;差:肢体剧烈扭动,难以手术。 2.人流综合征的观察:人流综合征参照王淑贞等[1]提出的标准,观察并记录如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术中HR降至60次/分以下或下降超过20次/分;(2)术中SBP降至10.7kPa以下,或SBP下降2.6kPa以上;(3)恶心呕吐。 3.宫颈松弛程度:以能否一次顺利通过6号宫颈扩张器为判断标准。 4.平均出血量:出血量以量杯测量。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麻醉效果 镇痛达优率Ⅰ组为80%,Ⅱ组为50%,Ⅲ组有10%患者能安静合作完成手术。Ⅰ组的麻醉镇痛达优率明显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 人流综合征的观察 手术中Ⅰ组患者恶心呕吐及HR、SBP下降达一定程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Ⅱ组患者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改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Ⅲ组(P<0.05)(表1)。 宫颈松弛情况 Ⅰ组患者宫颈松弛度明显优于Ⅱ组和Ⅲ组(P<0.01);而Ⅱ组患者宫颈松弛程度一般,与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1)。 平均出血量 Ⅰ组病人平均出血量少于Ⅱ、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表1 三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宫颈松弛效果(例数,%)及出血量
组别 例数 麻醉效果 HR下降 SBP下降 宫颈松弛 恶心呕吐 出血量 优 良 差 (ml,±s) Ⅰ 50 40(80%) 10(20%) 0(0) 3(6%) 2(4%) 43(86%) 2(4%) 17.4±6.3 Ⅱ 50 30(60%)△ 15(30%) 5(10%) 25(50%) 13(26%) 12(24%) 40(80%)△ 20.7±15.2 Ⅲ 50 5(10%) 22(44%) 23(46%) 34(68%) 18(36%) 5(10%) 32(64%) 25.8±10.7
Ⅰ组与Ⅱ、Ⅲ组比,P<0.01 Ⅱ组与Ⅲ组比,△P<0.01 Ⅰ组与Ⅲ组比,P<0.05 讨论
人流综合征是由于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宫颈受牵拉、扩张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致。患者出现BP、HR下降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头晕、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休克[1]。其发生与疼痛刺激、患者体质及手术操作亦有关。应用氧化亚氮麻醉虽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其麻醉作用弱,不仅不能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而且会因吸入麻醉气体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加重恶心呕吐的发生。异丙酚麻醉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人流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有利于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并阻止人流手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资料表明,异丙酚不仅有防治恶心呕吐的作用[2],而且可减少人流手术中的失血量[3]。本组观察结果亦显示,选用异丙酚行人流手术麻醉能减少失血量,不良反应少,对人流综合征亦有防治作用。
赵钢(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210009) 蔡云朗(南京铁道医[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咪唑安定自控镇静术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术的初步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