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在所有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占0.9%~1.6%,其中75%位于输尿管下段〔1〕。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本组病例情况均与此相符。
3.1 诊断
  原发性输尿管癌早期诊断较困难,本组术前确诊21例,占63.6%。临床表现以无痛性间歇性血尿、腰背酸痛、腹部包块和尿路刺激症状为主,但缺乏特异性。B超检查易受肠道气体干扰,但多能发现患侧肾积水。本组发现患侧肾积水病例占90%,提示有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只占20%。因此,B超仅能作为筛选手段。
  目前,诊断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IVU、膀胱镜和逆行造影检查。IVU受显影情况制约,能显示出输尿管充盈缺损者很少,仅占18.5%,常表现为患侧不显影或肾积水〔2〕。本组显示患侧不显影者占60.7%,显示肾积水者占25.0%,显示输尿管占位性病变者仅占14.3%。膀胱镜检查能发现下段输尿管肿瘤,6.0%~35.3%的病例能直接观察到突入膀胱的肿瘤〔3〕。本组膀胱镜检查仅发现输尿管口新生物脱出5例,占20.0%,并发膀胱肿瘤2例,占8.0%。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尤为重要,除可发现输尿管肿瘤外,还可了解是否并发肾盂肿瘤,观察到肿瘤充盈缺损及远端呈杯口样改变。本组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23例,插管成功19例,发现输尿管占位性病变者占30.4%,提示输尿管局部梗阻者占52.2%。
  CT检查可发现输尿管肿瘤,并可了解肿瘤浸润范围。我们根据其他影像学检查所提供的可疑部位进行3 mm薄层CT扫描,检查13例,发现肿瘤7例,占53.8%。
3.2 治疗
  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输尿管癌的传统手术方法,只有在对侧肾功能不全、孤立肾或双侧肿瘤时,才考虑行保留肾脏的术式。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新技术的开展,特别是输尿管镜的广泛应用,开始倾向于对低级低期输尿管肿瘤施行保守性手术,即输尿管部分切除术、输尿管远端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及输尿管镜电切术。本组大部分患者采用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疗效满意。在已生存3年以上的10例中,9例是采用该术式。我们认为,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是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目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对某些早期病例,保肾手术应予考虑。
3.3 预后
  输尿管肿瘤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41%~67%〔4〕。其原因可能是输尿管壁薄,肿瘤易穿透肌层,且淋巴回流丰富,容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转移。本组4例D期Ⅲ级肿瘤患者全部在术后3年内死亡,而12例B期患者仅死亡1例。

编辑 王铨



作者单位:吴忠标(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浙江温岭,317500)
     邵远(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浙江温岭,317500)
     张祖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38~1839
[2]顾方六.输尿管肿瘤.见: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92~49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
    左心房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脑室外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分析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