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现状

。结合肠系膜血管充血、系膜水肿、增强扫描肠壁增强不明显,甚至腹水形成,可作为绞窄性肠梗阻的CT诊断,为手术探查的明确指征。
  新近,Chen等[10]应用水溶性造影剂检查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早期手术治疗的预测指标。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经等比稀释的40 ml造影剂Urografin(每ml含0.1 g泛影酸钠和0.66 g泛影葡胺)24 h内观察,造影剂到达结肠的11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获得缓解;49例患者24 h结肠内无造影剂显现,其中47例经手术证实为完全性梗阻存在而行粘连松解或肠切除手术。该项研究表明,在24 h内造影剂不能排空进入结肠是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指征。
  此外,作为本世纪末外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腹腔镜外科正在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大胆尝试腹腔镜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在诊断和治疗急性肠梗阻方面存在以下必须考虑的事实[11]:①肠梗阻时套管针的插入引起的肠穿孔文献报道为3.7%;②抓钳容易损伤扩张的肠管;③出于技术上的原因,早期再手术率高。因此,有学者对这一新技术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诊治方面的尝试持否定态度,认为仅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此时病例的选择尤为重要。

三、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腹膜粘连是机体对腹膜创伤的适应性防御反应。粘连的存在是引起肠梗阻复发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手术解除梗阻的同时,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又导致术后新的粘连的形成;另一方面,即使非手术治疗得以缓解症状,但原有的粘连的存在仍然可造成梗阻的再次复发。
  术后腹腔粘连大多数为切口下网膜粘连,其次是小肠与切口下瘢痕、原手术部位以及小肠间的粘连,而后几种类型的粘连才是造成术后梗阻发生或复发的真正原因。Ellis的资料显示,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中发现,因这些类型的粘连引起梗阻复发的患者占83.7%(67例)[1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胃苏冲剂加味治疗慢性肠炎20例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小儿包皮内板粘连手法分离治疗100例
    子宫内膜层粘连蛋白与Norplant致子宫异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纤维粘连蛋白的免疫组
    盲肠平滑肌瘤致成人慢性肠套叠一例
    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免疫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3例
    细胞粘附分子与炎症性肠病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诊断小肠血管畸形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