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肠综合征及其处理 |
|
此PN的输入应为中心静脉途径。为防止导管败血症的发生,导管的置管过程应严格无菌技术,在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导管经皮下隧道(20 cm左右)从前胸壁引出。另外,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节省开支,可在对病人及其家属培训后,在家中由病人自行实施PN,称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至今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但是,长期PN毕竟还会发生一些并发症,例如肝脂肪浸润、胆汁淤积、肝功能受损及导管性败血症等。因此,努力探索一些方法以加快残留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的代偿,使病人最终摆脱HPN,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已发现,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及膳食纤维(diet fibre)对残留小肠有明显促代偿作用。Gln是肠粘膜细胞的能源物质,对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及代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食物中含Gln很丰富,但在常规HPN中并不含Gln,需要专门给予补充。关于GH,以往在成人学科甚少应用,但其促进增生的作用是完全能被临床医师所接受的。膳食纤维的作用主要是能在细菌作用下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后者对结肠有营养及促代偿作用。已有报道,用Gln+GH+含纤维的高碳水化合物、低脂的饮食对150例SBS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Gln用量为0.16 g/kg*d(静脉)或口服30 g/d。GH为(0.03~0.14) mg/kg*d,26 d为一疗程。全组病人有58%能完全摆脱HPN。但至今类似的报道的文章还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证实。 在分析SBS病人代偿的资料中,有些情况引起人们很大兴趣。在上述150例SBS病例中,残存小肠<30 cm者有21例,其中小肠仅留0~10 cm者有6例。这些病例经过上述综合治疗后居然有76%的病人可摆脱HPN,或是明显减少HPN用量。我院1例因肠扭转坏死作全小肠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的病人,术后持续HPN已超过13年,生活质量很好。在她HPN后5年及10年时,曾用15N-氨基酸作肠吸收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其15N-氨基酸吸收率竟然高达66%。由此可知,上述SBS病人残留肠道中的一部分——结肠,在代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小肠严重残缺时,结肠也开始承担一定程度的吸收功能。尽管这种代偿还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但至少能使SBS症状有所缓解。由此,我们在处理SBS相关的手术时,千方百计保住结肠及回盲瓣的完整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阻塞性缺血性肠炎的诊断和处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足部溃疡研究近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