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腔血自体回输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
|
46.1±11.3
15.1±3.5 41.4±2.6 16.4±1.9 3.6±0.5** >120 -
与回输前比较,*P<0.05 **P<0.01,组间比较,★P<0.05,△:回输组中有2例术前、术终阳性(艹)TT延长显著(P<0.05),KPTT,PT延长非常显著(P<0.01),Plt-MAR减弱,但无统计学差异,ELT、3P正常;组2:Fbg升高显著,KPTT、TT延长显著(P<0.05),PT延长非常显著(P<0.01),Plt下降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lt-MAR,ELT,3P在正常范围。术后48小时Fbg组1比术前增高非常显著(P<0.01),组2结果一样。其他各项指标都恢复到术前或正常水平。两组间比较,除Fbg回输毕组2显著高于组1外,其它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48小时,BUN、Cr、GPT和血钾两组值都在正常范围。 讨 论
一、凝血指标改变,但不影响凝血功能 术中自体血回输可能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有不少报道〔1〕。体腔血回输后Plt数降低到术前值的83%,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到术前值的80.1%,GMP-140是反应血小板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回输后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破坏明显。在正常情况下,Plt数能维持在50×109/L以上就能维持正常止血功能,动物实验证明体腔血中Plt数量优于3天以上的库存血〔2,3〕。但本次观察自体血回输组Plt数低于对照组,临床观察没有发现出血现象,表明对止血功能影响小。 实验观察到KPTT比术前延长24%,PT延长30%。可能与体腔血凝血因子消耗,回输后循环血液受稀释有关。从生理角度讲体内大部分凝血因子只需要维持正常值的30%,就能维持正常凝血功能,临床上没有发现因凝血功能紊乱引起出血不止的现象。 二、纤溶指标变化小 有研究发现体腔血中纤溶指标变化很大,TT超过200秒,FDP增加,回输后即刻与术前值一样〔4,5〕。本实验发现TT比术前值延长10%,Fbg显著减少。TT的变化与Fbg减少有关,ELT变化不明显,经机体代偿调节,术后48小时各指标恢复正常。3P试验有两例在回输完毕出现阳性结果。其原因可能与创伤出血、手术有关。 三、对肝肾功能损害不明显 体腔血在出血,回收,过滤等过程中,血细胞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引起不同程度的溶血,回输后红细胞数增加,超过自身术前水平,达到正常对照值的71%,但是游离血红蛋白(FHb)增高明显,最高达1350mg/L,跟踪观察术后17小时降至接近正常范围〔6〕。血液进入体腔中,凝血因子被激活,与血小板、白细胞等形成许许多多的微聚物,加上破坏的细胞碎片,脂肪微粒等。一些学者提出这些微聚物可能引起微栓塞,导致肝、肾功能受损。从理论上讲是应该注意的,有报道自体血回输后引起短暂血清肌酐水平增高〔7〕。本试验共30例,术后2天检测BUN、Cr、GPT和血清钾离子浓度都在正常范围,说明体腔血自体回输对肝肾功能未造成明显损害。
作者单位: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陈方祥,刘怀琼.术中自体血回输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4:212. 2 Jacobs LM,Hsieh JW.A clinical review of autotransfusion and its role in trauma,JAMA,1984,251:328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麻醉前口服可乐定对体外循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