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
|
> NO ET r P值 r P值 主动脉阻断时间 转机时间 CPB中尿量 -0.29 -0.21 0.59 0.05
0.01 0.42 0.72 -0.69 0.01 0.01 0.01
最高值与ET最低值明显负相关(r=-0.67,P<0.01);NO最低值与ET最高值亦明显负相关(r=-0.67,P<0.01)。 讨 论
将内皮细胞视为一种内分泌腺,是近年医学界的一大新观点。它分泌舒、缩血管两大类物质,其中,舒血管物质以NO为代表,缩血管物质以ET为代表。在基础状态下,它们互相影响,保持平衡,调节血管张力,维持组织灌流量。 一、NO在CPB中的动态变化 本研究发现,NO分泌在主动脉阻断后明显增加,其峰值是基础值的4倍。其原因可能是手术刺激、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刺激内皮细胞释放扩血管物质,如NO,以增加缺血区组织灌注,减轻组织损伤〔1〕。而在再灌注期NO合成逐渐回落,停机时明显低于术前手术。可能原因有:(1)NO合成底物——L-arg的耗竭;(2)NO合成酶(NOS)活性的降低以及NO灭活的增多。在再灌注早期生成的大量氧自由基可以灭活NO、抑制NOS〔2,3〕;(3)内皮细胞的损伤,破坏了其上的L-arg转运系统。 二、ET在CPB中的动态变化 ET包含4种成份,其中ET-1是迄今为止所知最强的血管收缩肽,其作用持续时间长达60分钟以上。本研究发现,ET分泌与NO相反,主动脉阻断后下降,可能亦是机体应激反应的结果。再灌注后ET的回升则是由于:(1)血小板的聚集及血栓素A2、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ET〔4〕;(2)ET降解减少。再灌注期肝、肾功能的低下及ET主要降解场所——肺的隔离导致ET的降解减少〔1〕;(3)体外循环中相对性低血压、非搏动性血流都可刺激机体释放ET〔5,6〕。 三、NO、ET分泌变化的临床意义 从主动脉阻断30分钟到停机点NO分泌由最高峰降至最低,而ET反之。这两者分泌的变化可能参与一系列CPB并发症:(1)再灌注后“不复流”现象〔7〕。NO的减少,ET的增加使血管舒缩平衡向收缩方向偏移,血管痉挛,参与形成该现象。同样的理由,使肺动、静脉强烈而持久地收缩,这与CPB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有关;(2)灌注肺的形成。NO合成减少,白细胞粘附增强,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损伤肺血管,影响肺泡代谢,最终成为“灌注肺”的重要原因;(3)肾功能衰竭。有研究发现急性肾衰病人ET-1显著升高,功能改善后下降。本研究发现CPB中尿量与NO正相关,ET负相关。由此推测,NO、ET分泌的失调可能对CPB后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有学者〔8~10〕在动物模型上使用NO合成底物L-arg及用腺苷抑制ET生成,使心肌得到了保护。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离体兔心肌对硫喷妥钠的摄取动力学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体腔血自体回输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