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
|
王心怡 吴淑红
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是近年发现的由内皮细胞分泌的舒、缩血管两大类物质的代表。它们在许多疾病中的作用不断被揭示,如高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等。在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也发现了NO、ET分泌的失衡。本文观察了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病人血浆NO、ET分泌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变化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例风湿性心脏病拟行换瓣的病人,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31±10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术前无肝、肾、肺功能衰竭,其中二尖瓣置换10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52±21分钟,转机时间101±27分钟,体外循环中尿量746±300ml,血液稀释Hct20%~29%,鼻咽温度25℃~28℃。麻醉采用安定0.2~0.4mg*kg-1、芬太尼5~15μg*kg-1、氟哌啶醇0.1mg*kg-1、泮库溴铵0.1~0.15mg*kg-1诱导插管,氟芬合剂、安氟醚、异氟醚维持。常规监测MAP、CVP、ECG等。 标本采集及测定方法 分别于以下各时点采集病人桡动脉血4ml测定NO、ET值:(1)麻醉诱导前;(2)主动脉插管完毕后,转机前;(3)主动脉阻断30分钟;(4)主动脉开放10分钟;(5)主动脉开放30分钟;(6)停机时;(7)术毕。 1.NO的测定 NO易被氧化,不能直接测定血中NO的含量。血中NO-2浓度正常情况下,禁食10小时后,其含量很稳定。因此以NO稳定代谢产物NO-2可间接反应NO的生成变化。本实验采用示波极谱法测定血浆中NO-2含量。所有仪器为成都仪器厂生产的JP-2型示波极谱仪。 2.ET的测定 采用解放军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生产的内皮素药盒,使用双管放免法测定血浆ET-1含量。测试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最后,用以下公式得出校正值,以排除血液稀释的影响:校正值=测定值×(术前Hct/测定时Hct)。 各组值用±s,各时点比较用t检验,NO和ET与体外循环中参数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一、NO、ET的变化(见表1) 1.NO:与术前值相比,麻醉诱导、手术开始后NO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PB后,NO明显增加(P<0.05),再灌注后,NO逐渐回落,停机时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前仍维持此低水平(P<0.05)。 2.ET:与术前值相比,麻醉诱导手术开始后,ET水平呈下降趋势,主动脉阻断30分钟时降至最低点(P<0.05)。再灌注开始后,ET逐渐回升,至停机时,升至最高点,此时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毕仍维持此高水平。 二、停机时NO、ET值与CPB参数的相关分析(表2) 停机时NO值与CPB中尿量呈正相关(r=0.59,P<0.01),而与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呈一定程度负相关。停机时ET值与CPB中尿量负相关(r=-0.69,P<0.01),与转机时间正相关(r=0.72,P<0.01)。 三、NO和ET高低峰值的相关分析 NO
表1 CPB中不同时点NO、ET水平的变化
诱导前 转机前 主动脉阻断 30分 主动脉开放 10分 主动脉开放 30分 停机 术毕 NO (μmol/L) ET (pg/ml) 4.2±3.7 47.7±15.8 3.5±1.0 42.7±10.4 16.8±5.7△ 30.1±8.5△ 7.9±3.0△* 39.5±9.8△* 6.8±2.3△* 52.6±10.5△* 3.0±1.6△* 56.7±10△* 3.3±2.6△* 50.1±9.2*
与诱导前值相比△P<0.05,与主动脉阻断30分钟相比*P<0.05 表2 停机时NO、ET值与CPB参数相关分析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离体兔心肌对硫喷妥钠的摄取动力学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体腔血自体回输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