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成人输尿管囊肿11例报告

1.5 cm,不作囊壁切除,囊壁缘电凝止血。
2 结果
  11例均1次手术成功。2例开放性手术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8 d,住院16 d。9例腔内手术平均留置导尿管1.5 d,住院4 d。其中1例于术后10 d出现继发性出血,急诊行膀胱镜检查,证实为电切后的弧形切缘一小动脉活动性出血所致,予电凝止血后治愈。术后10例获随访2个月~15年,症状均消失,行B超、KUB+IVU及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囊肿复发,无管口狭窄及反流发生。
3 讨论
3.1 输尿管囊肿的病因
  一般在胚胎第4~7周时,输尿管从中肾管分化出来,其下端由原来的生理性闭锁状态,逐渐形成分隔输尿管和膀胱间的薄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此膜应被吸收或破裂成为正常的输尿管口。如果此膜未被吸收或吸收不全,就会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闭锁或狭窄,导致下段输尿管扩张,形成囊肿〔1,2〕。另一种先天性异常为输尿管鞘发育不全,致膀胱壁段输尿管粘膜松弛,形成囊肿〔3〕。后天性输尿管囊肿多为输尿管周围炎症、水肿,输尿管粘膜膨胀及外伤,造成输尿管口狭窄、梗阻,因尿流的不断冲击形成囊肿〔4〕。
3.2 输尿管囊肿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尿路梗阻及感染,体检无特殊体征。从本组资料看,由尿路梗阻引起的腰部疼痛9例,占82.0%,合并尿路感染4例,占36.5%,合并囊肿内结石3例,占27.0%。文献中提及的异位囊肿脱于尿道及女性巨大输尿管囊肿脱出于尿道外口引起下尿路梗阻,本组未发现。本组1例为体检时发现,另1例以肾结石住院,常规检查时发现对侧输尿管囊肿,均无症状及体征。
3.3 输尿管囊肿的诊断
  主要依靠B超、IVU及膀胱镜检查,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B超图像直观,可显示膀胱内囊样回声,动态观察时,囊肿随尿流的喷射呈节律性膨大和缩小为特征性表现。IVU可显示膀胱内蛇头样改变,囊肿壁为低密度的窄环状影,但囊肿过小或肾功能不全时不易显示。膀胱镜可于直视下观察囊肿的位置、颜色、管口喷尿情况及大小形态的变化。囊肿一般为薄壁半透明,以淡蓝色多见,合并结石时,透过囊壁可见结石。为防止漏诊,膀胱镜检查时不可冲水过多,否则囊肿受压,易被漏诊。由于成人输尿管囊肿多为后天因素造成输尿管梗阻所致,所以,在诊断输尿管囊肿的同时,应注意排除输尿管口肿瘤。我们认为,对于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可用腹部B超筛选,IVU了解尿路情况,膀胱镜检查确诊,并据此选择手术方式。
3.4 输尿管囊肿的治疗
  原则是解除梗阻,防止反流,处理并发症。对于输尿管囊肿合并梗阻者,应积极手术治疗。而无症状的较小的输尿管囊肿可予观察并定期复查。若发现囊肿增大较快,合并感染及尿路梗阻时,应立即手术治疗。目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有分歧。本组对2例直径>3.0 cm者,行开放性手术,对9例直径≤3.0 cm者行腔内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我们认为,对于有症状的直径≤3.0 cm的输尿管囊肿行经尿道电切开术,能利用囊壁作活瓣抗反流,直视下取石,且术中可行输尿管镜检查并作相关处理。此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须注意以下问题:①术中膀胱注水不宜过多,否则膀胱内压增高,囊肿回缩,不利于术中操作。②囊肿切开不宜过大,更不能切除囊壁,一但囊壁的活瓣作用被破坏,将引起反流。③术后有囊壁切缘大出血的危险,术中必须严格电凝止血。术后排尿时间不能间隔太长。当输尿管囊肿直径>3.0 cm时,输尿管在膀胱壁内行程明显缩短,抗反流机制显著下降,经尿道电切开囊壁后,易引起反流,因此应采用开放性手术,行输尿管再植抗反流。对于合并严重的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者,也应采取开放手术,以一并矫正畸形。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羌族人群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SM6位点
    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
    膀胱肿瘤后继发肾盂和输尿管肿瘤2例
    输尿管镜下超声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并尿
    一个成人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
    成人型多囊肾病产前基因诊断一例
    成人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成人钝性肝损伤的非手术治疗现状
    右侧双肾双输尿管畸形一例
    盲肠平滑肌瘤致成人慢性肠套叠一例
    成人胃套叠一例
    成人原发性肾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