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26例报告 |
|
陈林 刘培生 陈守明
[关键词] 小切口胆囊切除; 造影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6-0376-02
1996~1999年我们共完成39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其中26例术中发现胆总管增粗, 为排除胆总管结石,采取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胆道造影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6例,女20例,年龄22~76岁,平均45岁。病史3~10年 。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6例,急性胆囊炎4例。其 中填满型胆囊结石1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8例。既往有黄疸病史6例,血清总胆红素20例正 常,6例轻度升高(不超过25 μmol/L)。术前B超胆总管检查,胆总管直径1.0~1.25 cm 5例,胆总管直径正常21例。26例均报告胆总管未见结石。 二、方法及结果:常规术前准备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右 肋缘下斜切口4~5 cm长,进腹后使用带光源专用拉勾暴露胆囊三角区,解剖胆总管及胆囊 颈管,如发现胆总管增粗(直径超过1.2 cm),胆总管结石无法排除时,则按常规处理胆囊动 脉后,尽可 能逆行剥离胆囊自颈部切断,保留一段胆囊管,自残留胆囊管内插入硬膜外导管,结扎固定 ,将手术床调整为脚高头低位,自导管内注入25%泛影葡胺20~40 ml(视胆总管张力决定 造影剂注入量),摄上腹部平片。结果,26例中22例胆道未发现结石,造影剂顺利进入肠道 ,拔除插管,双重结扎胆囊管,术毕。术后5~7 d出院。4例造影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扩 大切口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恢复顺利。
讨 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由于腹腔干扰少、手术瘢痕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日益受到患者的欢 迎。但因其切口小,手术视野及暴露局限,术中对胆总管增粗,疑有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术 者则无法像传统式那样探查胆总管,容易造成胆总管结石的遗漏 ,给病人造成再次手术的痛苦。术中如何确切排除胆总管结石,对绝大多数无纤维胆道镜设备的基层医院来说,仍是一个难题。加之有些胆总管下段结石未引起梗阻的病人,由 于十二指肠的遮挡及胆总管扩张不明显,术前B超诊断比较困难。我们体会术中如发现 以下情况,则应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①胆总管直径超过1.2 cm;②有黄疸及胆绞痛病 史;③胆囊多发性小结石伴胆囊管扩张。如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仅需延长切口切开胆总管 取石便可,无需犹豫不定或盲目延长切口胆总管探查。但对化脓性胆囊炎术中发现胆总管增 粗疑有急性胆管炎则不宜造影。本组26例病人中仅4例延长切口,占总数15.4%。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虽具有优点,但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对有明确胆总管结石或有黄疸病 人,在无纤维胆道镜设备时,最好直接选用常规术式。临床上我们体会绝大多数胆总管稍有 增粗而胆总管又未发现结石的病人,多为以下原因引起:①胆囊因结石反复炎症已失去功能 ,胆总管代偿性扩张;②胆囊颈部结石反复嵌顿造成该区充血水肿、淋巴结肿大,波及胆 总管甚至 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而这种情况是无需打开胆总管的,这时选择经胆囊管造影排除结石很 有必要。
上一个医学论文: ZT胶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假性胰腺囊肿的外科治疗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