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骨膜 |
|
,在股骨大转子下2.5 cm处用环钻打洞(1 cm)。将1根带刻度导针沿股骨颈插入,越过骨折线,直到股骨头软骨下位置。然后将空心双头加压螺钉沿导针方向缓缓拧入至股骨头软骨下0.6~1 cm,拔出导针,游离平行髂嵴走向的旋髂深血管束,向近端游离至该血管束起始处的髂外动静脉或股动静脉附近,再向远端游离至取骨处。沿途结扎分支血管,仅保留供骨区的营养穿支,一般可有1~5个分支 。在髂骨内板骨膜外剥离髂肌,显露髂骨内板及骨膜。以营养穿支为中心,用骨刀紧贴髂骨外板内侧,保留外板,凿取3 cm×2 cm×1 cm骨块,并在其周围扩大切取4 cm×6 cm髂骨内板骨膜,用湿盐水纱布保护。在股骨颈前上方凿一与骨块相应骨槽,对于头下型,其骨槽近端以下不破坏股骨头软骨面为准,使骨槽尽量向头内延伸,最后将带血管蒂髂骨骨膜-骨瓣通过髂腰肌深部隧道,转移到股骨颈,使骨块嵌于骨槽中。转移的骨膜以骨折为中心,尽量包绕股骨颈,边缘缝合固定于关节囊内壁,关节囊简单缝合,冲洗干净,逐层缝合。术后伤肢穿丁字鞋以防旋转,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步下地负重。
2 结果
34例中30例得到随访,时间2~8年。27例获得痊愈,愈合时间为4~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1)优15例。行走无疼痛,能从事各种劳动,髋关节活动范围为正常人的90%,X线片显示已达骨性愈合。见图1。(2)良12例。劳累后感轻微疼痛,活动范围为正常的70%,X线片显示已达骨愈合。(3)差3例。其中2例出现骨折断端不连接,合并骨质吸收,经多次拍片复查,骨折线越来越大,此2例均为头下型骨折,系螺钉进钉较浅,股骨头固定不牢所致,1年后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例骨折为头颈型,术后虽然愈合,但2年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能是切取骨膜较小,当移植之骨膜在与关节囊缝合时不慎或张力过大,骨膜撕裂致回缩,使股骨颈及大部分骨折处缺乏骨膜覆盖所致。该例目前须用单拐行走,不愿接受再次手术治疗。
图1 股骨颈囊内骨折术后1年X线片
3 讨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质致密、坚硬,多因强大的暴力发生骨折,而且多数骨折移位显著,常伴有关节囊、邻近肌肉及其它软组织损伤,所以青壮年骨折后,血运障碍较老年人严重得多,缺血是骨折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常并发股骨头坏死。沈侠等〔1〕报道65例中,27例发生缺血性坏死,占45%。我们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膜-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4例,随访30例,获得满意疗效。旋髂深血管束解剖位置恒定,血管变异少,相对容易暴露与游离。我们体会:在显露旋髂深血管时,不必从髂外动脉或股动脉开始,在腹横筋膜深层即能见到向外上方走行的旋髂深血管束,该血管2~4 mm,移植后的骨块发生血管栓塞的可能性较小,血管蒂也较长,转位后不致发生紧张或扭转,旋髂深血管在所凿取的骨块内一般有1~5支营养穿支,并有相应的静脉伴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循环系统;另一方面髂骨骨膜可切取范围较大,其血管网丰富,王岩等〔2〕研究认为,带血管蒂的骨膜内层细胞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促进骨质愈合。临床上可见,股骨颈骨折在愈合后,再出现缺血性坏死,主要是由于股骨颈部由关节囊包裹、缺乏骨膜之故,带血管的骨膜骨瓣移植可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双头加压螺钉使骨折端嵌插较紧,有利于骨折愈合。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多发性骨折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一个医学论文: 社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