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四肢感染创面 |
|
杜远立 刘宪华 梁杰 谭晓毅 向选平 王万宏
【关键词】 外科皮瓣;软组织损伤;伤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 R6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287(2000)03-0219-02
Skin and myocutaneous flaps in repair of soft tissue defects and infected wounds of extremities
Du Yuanli,Liu Xianhua,Liang Jie,Tan Xiaoyi,Xiang Xuanping,Wang Wanhong
【Key words】 surgical flaps;soft tissue injuries;wound infection
各种原因造成的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尤其是伴有感染,如不及时修复,常导致严重后果。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转移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创面32例,移位组织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9~65岁。病程1~14个月。其中上臂背侧皮肤撕脱感染、肱三头肌部分缺损、肱骨外露2例,皮肤缺损分别为7 cm×15 cm与6 cm×12 cm;手掌、手背、腕部、虎口部外伤与烧伤感染创面10例,其中4例肌腱神经损伤外露,皮肤缺损最大7 cm×12 cm,最小4 cm×6 cm;骶尾部褥疮5例,2例骶骨外露,皮肤缺损最大10 cm×12 cm,最小5 cm×7 cm;胫骨慢性骨髓炎8例,胫前皮肤缺损最大5 cm×9 cm,最小4 cm×6 cm;跟骨慢性骨髓炎2例,皮损缺损分别为5 cm×6 cm与4 cm×5 cm;跟部慢性溃疡4例,皮肤缺损最大5 cm×7 cm,最小4 cm×5 cm;内踝溃疡1例,皮肤缺损5 cm×5 cm。 1.2 治疗方法 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臂部感染创面;桡动脉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腹部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创面;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胫前感染创面;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跟骨慢性骨髓炎及跟部慢性溃疡创面;屈趾短肌肌皮瓣修复内踝部及跟部慢性溃疡创面。
2 结果
移位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创面一期愈合28例,皮瓣边缘感染4例,经1~4周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创面愈合。27例经3个月~1年随访,组织瓣修复的各部位创面区无感染复发,移位的组织瓣皮肤色泽红润,质地柔软。供区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3 讨论
四肢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常有血管、神经、肌腱及骨骼等重要组织外露,尤其伴有感染则治疗更为困难。目前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创面已得到临床肯定〔1〕。罗盛康等〔2〕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创面,不仅与其丰富血供关系密切,同时与其逐渐增强的白细胞的吞噬、消化功能存在联系。由于皮瓣肌皮瓣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因而有利于创面愈合及感染的控制。本组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创面32例,取得满意疗效,证明只要应用得当,该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手术注意事项:(1)术前做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待创面的感染得到适当控制方能进行手术。(2)术中应彻底清创,病灶清除完毕后用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并更换手术器械、手套及消毒隔离衣,术毕放置引流。(3)切取皮瓣时,应包括完整的深筋膜;肌皮瓣切取时务必保护肌皮动脉穿支,将皮肤边缘与肌肉边缘暂时间断缝合固定,防止血管蒂扭转、受压及过分牵拉,确保移位组织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4)术后四肢采用石膏托固定,创面勤换药,应用足量抗生素防治感染,力争创面一期愈合。
作者简介:杜远立(1957-),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手外科,显微外科 刘宪华(1943-),男,主任医师,科主任。研究方向:脊柱,显微外科 作者单位:杜远立(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0) 刘宪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0) 梁杰(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0) 谭晓毅(宜昌市第一人民[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自制蝶形束带式内固定器治疗锁骨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4种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