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蝶形束带式内固定器治疗锁骨骨折 |
|
王洪申
【关键词】 锁骨骨折;内固定器;束带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287(2000)03-0222-01
Self-made butterfly girdle internal fix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
Wang Hongshen
【Ker words】 clavicle fractures;internal fixators;zonal
作者于1995年10月~1997年4月,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蝶形束带式内固定器(butterfly zonal internal fixator,BZIF)治疗锁骨骨折24例,临床效果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0~50岁。左侧 9例,右侧15例。骨折部位中外1/3 12例,中段8例,中内侧4例。横 断骨折16例,斜形骨折4例,粉碎骨折4例。 1.2 内固定材料 采用张家港医疗器械厂生产的“V”形针改制而成, 317L钢质。长度分40 mm与60 mm两种,分别用于儿童及成人。结构:①蝶翼:剖面呈“∧”形,翼长18 mm与27 mm;②峡部:长4 mm与6 mm,底边宽3 mm与5 mm,可万向折弯,适应“~”形锁骨不同部位的形状;③固定孔:两翼部分别有4个相对应的固定孔,2.0 mm,相对应的两孔连线与纵轴垂直, 便于穿钢丝;④固定齿:于翼部两端分别有2个齿突,可卡紧皮质骨。见图1。 1.3 手术方法 局麻或颈丛麻醉,逐层切开显露骨折端并解剖复位后,根据骨折部位的形状,将BZIF峡部折弯塑型,使之与该部骨质 密贴为止。根据需要将其放于锁骨前方、前上方或上方,用持骨钳于两翼部略加压致齿突与皮质骨卡紧。用1.0 mm 柔韧钢丝对穿各加压孔,将钢丝另一端绕过锁骨反折到前侧,逐一收紧扣结。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1周,10天拆线后可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见图2、3。
图1 蝶形束带式内固定器斜面
图2 术前X线片
图3 术后X线片
2 结果
24例中20例获得4~1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评定标准: 优:解剖复位,固定牢固,骨折2~3个月愈合,生理塑型,患处活动后无痛。良:复位90%以上,固定物密贴90%~95%,骨折2~3个月愈合,基本上生理塑型,周围有多余骨痂,患处活动后无痛。可:术后X线片对位50%~70%或对位好,但成角≤15°,骨折3~4个月愈合,周围骨痂较多,塑型欠佳,颈肩部活动后患处不痛,但患部有不同程度前突畸形。差:对位<50%,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骨折未能生理塑型,肩、颈活动后局部痛或不适。结果优11例,良7例,可2例,总优良率9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3.1 BZIF应用原理 吴小涛等〔1〕研究发现,环抱器对骨愈合及骨 改建明显优于接骨板,主要原因是克服了应力遮挡及密压所致的骨坏死。笔者所设计的BZIF具有环抱原理,同时蝶翼固定齿能更好地控制骨折端旋转、重叠、分离移位。纵向“∧”型脊与骨质间形成三角架样结构,经4道钢丝的加压紧固,骨折端更加稳固。 固定架整体仅靠2条线性的边与骨质接触,减少了压迫骨质的面积, 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骨坏死、骨萎缩的发生。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可以将骨折块通过钢丝夹持在两侧翼部或复位后用长效可吸收缝线捆扎在 峡部,待缝线吸收后,骨块已通过纤维连接固定于断面。 3.2 术中注意事项 ①操作要轻柔,加压要适当, 以免造成医源 性骨折;②齿突要与骨皮质卡紧,固定架与骨质密贴;③结扎钢丝 时注意保护锁骨下组织,收紧钢丝时要适度,过松则不牢,过紧则钢丝易断裂。 3.3 BZIF优缺点 优点:①操作简便、灵活、快捷, 不受条件限制,副损伤小;②能有效地控制骨折端旋转、重叠、分离、摆动;③减少应力遮挡、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锁骨骨折较理想方法之一。缺点: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器。
作者简介:王洪申(1968-[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提高临床麻醉水平 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下一个医学论文: 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四肢感染创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