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急性甲状腺炎 |
|
张应天
[关键词] 甲状腺炎/亚急性;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4-0200-01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相对少见,此病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病人以颈痛和局部甲状腺区压痛就诊,可以伴有发热和疲乏等全身症状。此病初起可以仅为颈痛和局部压痛,数日后疼痛和压痛加剧伴全身症状,故称为亚急性,而非急性或慢性临床病程。大多数SAT凭临床典型表现就能诊断而并无难处。此病能否单凭病理学检查和病史就诊断,是否需其他检查辅助诊断,与何种甲状腺病相鉴别,是否是病毒引起感染性疾病,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际上非典型SAT诊断也非易事,在病因上尚未有一致意见。 1998年日本Mori报告10例SAT发病期动态测定麻疹、风疹、腮腺炎、疱疹1型、水痘、人体细小病毒和细胞巨病毒的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发现7例有IgG存在,但IgG滴度没有显著性变化,仅1例血清中麻疹、风疹、水痘和细胞巨病毒抗体有变化。此外作者对9例SAT用细针穿刺吸引活检标本用PCR法测EB和细胞巨病毒的DNA为阴性。故SAT传统认为是病毒性感染是有异议的。 SAT典型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疼痛和压痛,局部可有轻度皮下水肿和发热,也有感染性全身症状。ESR和血清CRP上升,FT3、FT4轻度上升,核素甲状腺扫描摄取率明显下降,血甲状腺球蛋白上升,B超检查显示甲状腺肿大,低回声相和边缘界线不清,故诊断不难。此种病例多有应用抗生素病史,但多无明显效果,口服强地松30~60 mg/d,症状体征可以在24 h明显缓解。 SAT临床表现不典型亦常发生误诊。首先是表现甲状腺结节而非弥漫性肿大,同样有压痛而初起几天内颈痛不明显或病人误认为喉痛。核素扫描为冷结节,血ESR和CRP上升,但可以无全身发热症状。此时诊断关键是观察数天后颈痛和局部结节压痛迟早会出现,个别病例可以推迟7 d后才出现。 SAT病例作B超检查价值优于核素扫描和摄取率测定,后者仅为低摄取率和可能有冷结节。超声检查应该用≥7.5 MHz探头,SAT时甲状腺体积数位增大、低回声相和甲状腺边界模糊是主要表现。用B超测甲状腺体积可见随病情好转而体积下降,如有复发SAT则甲状腺体积又可增大。低回声相可以表现为弥漫性、局部假性囊肿性和多发低回声区。此外B超检查相改变与核素低摄取率程度有相关性。但SAT在恢复期甲状腺功能测定如FT3、FT4、核素摄取率恢复正常较快,而B超检查恢复正常相为慢,显然B超检查是可反复多次检查。SAT时甲状腺峡上淋巴结和颈淋巴结有90%病例存在肿大,临床检查可能不易确定肿大,因为有明显压痛。 细针穿刺吸引细胞学检查(FNAC)仅在有细胞病理学检查条件下有价值。涂片可见滤泡细胞、多核巨细胞、炎性白细胞。FNAC主要目的是鉴别甲状腺瘤、腺癌、髓状癌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且主要对甲状腺孤立压痛结节。 SAT时血ESR和CRP值上升,血FT3、FT4轻度短暂性升高,甲状腺球蛋白上升和出现甲状腺球蛋白自身抗体,甲状腺核素扫描摄取率下降甚或未显影。SAT的治疗用抗生素是无用的,强地松30 mg/d往往在24 h明显有效,一般用药7~10 d停药。
上一个医学论文: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下一个医学论文: 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