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九例治疗分析 |
|
瘤,8例位于右侧甲状腺后外侧下方,1例位于左侧甲状腺后外侧下方,术中作冰冻切片检查证实诊断。切除的甲状旁腺腺瘤重量为0.9~3.1 g。全组病人术后1~3 d均出现手足或面部的麻木,6例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治疗。手术后1周内新发骨折2例。 五、结果:术后病人血清iPTH和钙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表1),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清磷增高,血清ALP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肌无力、关节痛和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9处骨折有3处愈合,尿路结石无明显改变。 六、误诊情况:本组9例中有7例先后被误诊,2例被诊断为多发性尿石症并行肾盂切开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其中1例在长达13年中被作为尿石症治疗;1例误诊为周围神经炎,肌肉萎缩;1例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误诊为骨质疏松;1例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的多处骨转移。误诊时间最短1年2个月,最长13年,平均4年。
表1 手术前后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 和甲状旁腺素的比较
钙 (mmol/L) 磷 (mmol/L) 碱性磷酸酶 (IU/L) 甲状旁腺素 (Pg/ml) 手术前 3.1±0.4 0.8±0.1 1884.6± 1315.8 1482.1± 595.4 手术后 1.5±0.3 1.2±0.6 928.36± 770.9 20.9± 13.4 P <0.01 >0.05 >0.05 <0.05
讨 论
PHPT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Coston等[4]分析61例PHPT时发现31%无症状,34%有非特异性表现,而伴有骨病或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的为34%。Doherty等[5]在1980年报告的100例PHPT中,最多见的症状是肌无力(70%),其次是肌肉痛(54%)和关节痛(54%),尿路结石占30%,而骨病仅为2%。国内资料也认为骨病多见于晚期病例[3]。虽然本组误诊的7例中6例已合并有尿路结石或骨病的晚期表现,应属PHPT的典型病例,但仍被误诊为尿石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巨细胞瘤或恶性肿瘤的多处骨转移,表明医生对PHPT认识不足和缺乏诊断经验。1例在长达13年中仅当作多发性尿石症治疗,只重视了局部并发症,未将疾病作整体考虑,忽略了PHPT存在的可能,从而未能进行必要的血清学检查,以致耽误了治疗。Doherth等[5]认为美国近年来每年检出5万例新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应归功于广泛地筛查血清钙。因此,对肌无力、肌肉痛、肌萎缩、关节痛或骨痛、尿路结石,甚至骨折的病人,不能仅满足于现有诊断,必须常规检查血清钙和磷。 如实验室检查发现高钙血症和血清iPTH增高时,PHPT的诊断已基本确立。鉴于目前国内放射性免疫测定血清iPTH尚未能普遍开展,对怀疑PHPT的病人应反复多次地检测血清钙和磷。如多次发现血清钙增高,或同时伴有血清磷降低,诊断也应成立。 PHPT定位诊断是手术探查成功的重要保证,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PHPT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组9例均在术前通过B超或CT检出甲状旁腺肿物,对术中顺利发现甲状旁腺腺瘤有极大帮助。资料表明,颈部B超对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准确性可达92.2%,CT为94.6%,MRI为90.2%,而99 TCmMIBI为最高,可达97.6%[1,6],故在术前适当选用上述检查方法,有助于手术中成功地发现和切除病灶。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医院墩布细菌污染及消毒效果检测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437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