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关节镜下治疗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27.8岁(12~39岁)。多为交通事故所致,其中新鲜骨折8例(1月内),陈旧性骨折4例。受伤致手术平均时间为16.9个月(4天~3年),骨折按Zaricznyj[1]分类法(X线摄片)为:Ⅲ型骨折10例,Ⅳ型骨折2例。术前体格检查结果见附表。并发症有: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 ,半月板破裂3例(不含术中所见的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

手 术 方 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腰麻。上止血带,患侧股部置于腿架上,膝关节自然下垂90°。常规髌下内外各切0.8 cm 切口,分别用于插入25°或75°关节镜和操作器械,建立灌流系统。首先检查半月板、软骨和后交叉韧带,本组3例半月板破裂均给予部分切除,其它并发症未同期治疗(部分病例后期已做处理)。在髁间窝部找到骨折块、清除软组织和血肿;对伤后15天以后的病例,特别是陈旧性病例,其骨折部均以瘢痕组织或骨折块后部骨性愈合,需做骨折块下或周围软组织清理(Ⅲa型骨折)并使骨折面新鲜化(Ⅲb型骨折或Ⅳ型骨折);保持屈膝45°~90°,然后复位并保持。在韧带定位器的引导下,分别用2枚直径2mm克氏针于胫骨结节内下部经皮,并通过骨折线,向关节腔钻入两个相距1cm以上的小隧道,隧道的关节内口分别位于骨折块上的前交叉韧带的两旁;首先退出其中1根克氏针,将16号硬膜外针经退出的克氏针遂道插入;然后再退出另1根克氏针,插入另一硬膜外针;取出针蕊,分别经硬膜外针导入两根直径0.6mm的细钢丝于膝关节腔内,经器械操作切口用器械分别把引入到关节腔内的两根钢丝头引出体外(图1-1),在体外缠绕打结(图1-2)后,再经器械操作切口送入膝关节腔内。退出两枚硬膜外针,然后,在胫骨结节部用力牵拉任意1根钢丝,使缠绕的钢丝结经其所在的隧道带出到胫骨结节内侧部的体外,即仅1根钢丝留于体内(图1~3)。切开位于胫骨结节内侧部钢丝两个头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拉紧钢丝的两头,在观察确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和钢丝骑跨在骨折块的前交叉韧带上后,将钢丝拉紧并缠绕打结,埋入皮下。再确认复位和固定良好后,拔出关节镜,缝合3个小切口术毕。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3周后患肢在被动活动器(CPM)上活动。

结  果

  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12例骨折块位置满意,无1例骨折块高浮(图2)。所有病例前相稳定,2例后相不稳,2例关节腔积液,所有病例均获正常活动范围(附表)。

附表 术前与术后体查结果(例)

结果 Lachman
(+) 轴移
(+) 外展
(+) 矢状移位
(+) 肿胀
(+) 活动度
(0°~140°)
术前 12 12 4 2 12 0
术后 0 0 0 2 2 10
 




1 两根钢丝经皮导入膝关节腔,并引出体外 2 两根钢丝在体外缠绕打结后,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先天性腓骨及第二趾缺如合并跟距关节融
    不同关节病理程度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肌
    各类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源性肌肉软弱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临床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恶性淋巴瘤一例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致肺动脉栓塞一例
    挛缩膝关节髌韧带轴向应力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
    关节镜下自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及有关
    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