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改良Weissmen手术治疗严重骨盆倾斜

骨头覆盖小于1/3, 7例髋关节半脱位。两下肢长度差在5.0~8.5cm 之间,平均6.8cm。16例内收侧伴有需要矫正的膝足部畸形,17例扶单拐步行,4例扶双拐步行。

手术方法与治疗结果

  手术方法: 于外展侧股骨大转子向下做长约10cm 纵形切口,在大转子下方将挛缩的髂胫束及股外侧肌间隔横形切断。切开股外侧肌附丽,剥离骨膜,显露股骨上端。在小转子下做底向内的楔形切骨,注意使楔形骨块角度等于骨盆倾斜角度。如对侧短肢超过5cm,则改做外窄内宽约2~3cm骨环切除。然后用预弯的钢板螺丝钉固定,逐层缝合切口。于对侧做髂骨延长。将取下的股骨块或骨环植于撑开的髂骨间隙深部近坐骨大切迹一侧,另取同侧游离髂骨做撑开间隙植骨。根据稳定程度决定做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本组16例做了二期内收侧膝足部手术。
  治疗结果:本组21例,随访1.5~7年, 平均3.8年。根据临床检查及X线测量判定治疗效果。优:骨盆倾斜矫正,股骨头覆盖正常,双下肢长度差≤1.5cm,完全弃拐行走者,共13例,占62%(13/21)。良:骨盆倾斜基本矫正,股骨头覆盖≥1/2,肢体长度差≤2.0cm,可弃拐短距离行走者,共5例,占24%(5/21)。中:骨盆倾斜明显改善,股骨头还纳髋臼内,患肢可落地部分负重,步态有明显改善者,共3例,占14%(3/21)。差:步态与术前无变化者,本组无。手术目的是改善下肢负重功能,因此我们把功能改善作为判定疗效的主要指标。凡仅畸形矫正而无功能改善者仍判定为差(图1,2)。
  本组1例因下地过早致外展侧钢板断裂,经二次更换钢板,补充植骨愈合,未影响最终疗效。


图1-1 骨盆倾斜术前、术后


图1-2 X线片示左髋臼发育不良


图1-3 骨盆倾斜术后,左髋覆盖良好


图1-4 术后1.5年随访,截骨愈合良好


图2-1 骨盆倾斜术前、术后


图2-2 术前X线片示左髋半脱位


图2-3 术后复位良好

讨  论

   严重固定型骨盆倾斜除少数由髋关节外展位强直造成外,多数是因脊髓灰质炎后遗髋关节外展侧软组织挛缩引起。这种挛缩是由于早期不正确的肢位造成。首先始于髂胫束,继之臀肌,关节囊也发生,并逐渐产生颈干角,前倾角增大。若对侧下肢肌麻痹,则出现内收畸形。步行时,负重侧外展外旋,非负重侧足离地高悬。患者需扶单拐或双拐助行。
   传统的Yount或Compbell 软组织松解术对于轻中型骨盆倾斜效果满意,但对严重型则不够充分,尤其不能矫正骨骼畸形,为此,Weissmen等[1]提出了外展侧股骨转子部内收截骨,对侧外展截骨的手术方法。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内收截骨矫正髋外展挛缩是行之有效的。但内收侧外展截骨则似欠妥。这使松弛或半脱位的髋关节更加不稳,而且该术式不能纠正肢体不等长。
    对于这种畸形我们曾设计了骨盆均衡术[2]。它是在外展侧髋臼上方横形切除一段髂骨,然后将该段骨块用作对侧髂骨延长。该术式在矫正骨盆倾斜,纠正肢体短缩,改善髋臼不稳等方面都有良好作用。但该术式剥离广泛,创伤大,出血多。由于骨盆环双侧被切断,稳定性能差,延长侧骨块容易移位。外展侧若骨块切除偏大,由于骶结节韧带上移,易卡压坐骨神经产生症状。综合以上两术式之长,我们设计了该手术。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改良式子宫被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
    改良筋膜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的临床意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修复下胫腓前韧带
    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内
    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96例临
    闭合复位改良梅花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修复下胫腓前韧带
    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内
    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96例临
    改良型经皮胸腔穿刺置管术治疗自发性气
    改良型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