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普鲁卡因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ime;或C4′(即C3或C4向后2cm)以及第2颈椎棘突的皮肤表面SC。以FPz作为参考电极。接地电极置放于被刺激上肢的肘部。刺激方法为:用双极刺激器以频率5Hz宽0.2ms的方波刺激一侧手腕腕线以上2~2.5cm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的正中神经浅表处。刺激强度为4~10mA,刺激并叠加200次后得到SC-FPz和C3′或C4′-FPz波形各一条,可测得N14、N20、P23各波潜伏期和N14~N20波间潜伏期(CCT)以及N20~P23波峰间值。

结果

  所有病人在滴注普鲁卡因后有入睡倾向,呼之能应。不同剂量的普鲁卡因对上肢SLSEP的作用见表1。N14、N20、P23各波潜伏期及CCT在注药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N20~P23峰间值的变化也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图1、2。


表1 不同剂量的普鲁卡因对上肢SLSEP的作用(n=15)


  N14(ms) N20(ms) P23(ms) N14-N20(ms) N20-P23(μV)
注药前 12.5±2.1 18.3±1.5 21.6±1.8 5.6±0.8 2.5±0.2
20mg.kg-1.h-110min 12.1±1.5 20.2±2.2 22.8±2.3 7.5±1.2 2.7±0.2
40mg.kg-1.h-15min 14.0±2.4 19.4±1.8 20.4±1.4 6.0±0.6 2.5±0.2
60mg.kg-1.h-15min 13.1±1.7 17.8±2.3 22.8±1.6 4.6±1.1 2.6±0.4




图1 注药前C3′-FPz和SC-FPz的波形



图2 滴注普鲁卡因60mg.kg-1.h-15min时C3′-FPz和SC-FPz的波形

讨论

  SLSEP是躯体感觉传入系统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所引起的生物电变化。由于SLSEP能反映从周围神经到中枢神经整个传导路上各层次的神经元功能状态,现已应用于手术中对相应神经的保护。在手术监测中,SLSEP除受操作影响外,还与麻醉药物密切有关[1]。因此,全面了解麻醉药物对SLSEP的影响,对正确分析SLSEP,提高其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2]。与吸入麻醉药相比,静脉麻醉药对SLSEP的影响要小得多[3]。在我国,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麻醉技术。在我院1995年所有的全身麻醉中,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约占80%[4]。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剂量普鲁卡因对SLSEP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普鲁卡因对上肢SLSEP中的N14、N20、P23、N14~N20的各波潜伏期无显著性变化,说明普鲁卡因不影响SLSEP。因此,SLSEP术中监测时可以应用普鲁卡因,配伍以肌松药[5]和镇痛芬太尼或哌替啶[6]来完成需要作SLSEP监测的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朱伟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200040)
梁伟民(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200040)
顾华华(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200040)

参考文献

[1] 潘映辐,主编.临床诱发电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1-56.
[2] Sloan TB,Koht A,Ronai A,et al.Events associated with intraoperative evoked potential correlation with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al status.Anesth Analg,1986,64∶28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硬膜外阻滞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代
    丁卡因山莨菪碱凝胶用于静脉穿刺镇痛效
    利多卡因合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晕
    利多卡因对减轻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疼痛
    对罗哌卡因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
    小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椎麻醉在
    地塞米松混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对病人拔管
    0 125 及0 2 罗比卡因与0 125 布比卡因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
    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与布比卡因用于分
    分娩第一产程时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最低
    罗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硬膜外布比卡因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催乳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