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马克钧 刘定益 徐兆平

  患者,男,36岁。1986年7月因阵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伴阵发性血压升高入院。3 h尿儿茶酚胺分别为1 625.3 nmol/3 h和5 366.3 nmol/3 h。B超见第一肝门内侧胆囊下方一实质性不均质回声,直径83 mm,提示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经常规术前准备后,于同年9月23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血管平面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表面,包膜完整,游离十二指肠后切除约12.0 cm×14.0 cm×8.0 cm实质性肿瘤,重360 g,术中血压波动大,平均动脉压波动在90~240 mmHg间(1 mmHg=0.133 kPa)。术后病理诊断为后腹膜嗜铬细胞瘤。术后血压及尿儿茶酚胺恢复正常。
  1990年12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及排尿时头晕、心悸,在外院B超检查示膀胱内实质性占位,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
  1997年12月,因出现阵发性头晕、头痛再次入院。尿儿茶酚胺为97.5~117.0 nmol/24 h,196.2 nmol/3 h,尿醛固酮6.65 nmol/24 h,血醛固酮601.1 pmol/L。B超提示右肾上腺占位。CT示右肾上腺6.1 cm×4.7 cm软组织块影。131I-MIBG示右侧肾上腺有一放射性浓集区,呈三角形,提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经术前准备,于1998年2月9日行经第11肋间切口手术探查,术中见右肾上方约6.0 cm×5.0 cm×4.0 cm大小肿块,包膜完整光滑,切除肿瘤时血压波动在(120~199)/(79~101)mmHg之间。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作者单位:马克钧,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苏镇江,212001);
  刘定益 徐兆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87例胸腹多发伤救治分析
    治愈罕见严重复合伤、多发伤一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
    左心房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