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睑术中深部组织切除矫正内眦赘皮 |
|
切除一条,并将附于其下的轮匝肌切除。赘皮下的眼轮匝肌常常表现为肥大增生,因此分离切除较多的眼轮匝肌是最重要步骤。切口缝合时,必需将两切口缘皮肤缝合固定于其下深层组织鼻骨骨膜或内眦韧带上,上睑重睑缝合与常规手术相同。可用6-0可吸收缝线缝合。
3 结果 7例随访3个月以上,5例随访在1年以上,患者本人和医生均对手术效果很满意者8例,基本满意2例,1例为一侧内眦部小切口皮肤去除偏少,赘皮矫正不完全,但未要求再手术,另1例随访1个月后见左眼内眦赘皮复发,可能由于患者术后过早揉眼致使深部缝线豁脱造成。切口所形成的皮肤瘢痕均于术后3个月~6个月消失。图1,2为典型病例术前及术后1周照片。
图1,2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照片
4 讨论 4.1 儿童期内眦赘皮较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会自然消失或变得不明显。因此手术矫正应在面部发育完成后再予施行。如果合并有其它异常,如小睑裂的儿童,应对两者同时进行手术矫正。 4.2 一般的内眦赘皮分四种类型:①眉型赘皮:赘皮起自眉部延伸至泪囊;②睑型赘皮:赘皮起于睑板向下延伸至眶下缘;③睑板型,赘皮起于睑板皱褶,止于内眦部皮肤;④逆行型:赘皮起自上眼睑向下延伸至内眦上部。(见图3)
图3 内眦赘皮的四种类型
4.3 起初人们认为内眦赘皮是所谓皮肤过多故称赘皮,因此采用手术切除赘皮或切除鼻梁上方皮肤。但这一术式几乎无一不引起继发性赘皮,不但无效反而会导致不美观的瘢痕形成[2]。 尔后Mustarde[3]认为消除赘皮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皮瓣移位来解决赘皮垂直方向皮肤过于紧张,用一系列小Z形皮瓣以矫正组织缺陷及由赘皮引起的张力线,使赘皮处皮肤皱褶重新分布而展平。但内眦部皮肤解剖结构特殊,Z形皮瓣移位术后多遗留瘢痕,甚至这些瘢痕和赘皮同样显眼反而更不美观。 有人认为[2],睑板型、睑型和眉型内眦赘皮,是由于局部皮肤与深层组织结构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内眦赘皮下轮匝肌及纤维组织过多,轮匝肌对皮肤产生异常的张力。切开赘皮皮肤,切除该区域的轮匝肌并将皮肤附着于深层组织(骨膜),这样避免复杂的皮瓣移位术,既可以消除赘皮的皱褶,又不影响美观。 我们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以上理论,内眦赘皮的形成至少部分因多余的肌肉组织对皮肤产生的张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皮肤与深部组织缺乏联系,而不是由于皮肤的过多或缺少。内眦赘皮可以通过切除其下的组织和对皮肤进行深固定来获得矫治,这无疑是对内眦赘皮传统的治疗理论提出了挑战。
王为农,1950年生,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西安市眼科分会常委。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全军医学丛书》和《现代眼科治疗学》共2部,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王为农(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 西安710038) 李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 西安710038)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95~99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Z成形矫正重度内眦赘皮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外鼻烧伤后缺损与瘢痕畸形的修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