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dle手术治疗小儿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 |
|
郑建河 陈克平 魏伟明 林惠华
[摘要] 目的 探讨Bridle手术治疗小儿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应用Bridle手术治疗小儿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患儿32例57足。结果 随访0.5~6.2年,平均3.2年。畸形完全纠正48足,占84.2%,畸形复发7足,占12.3%,并发足外翻畸形2足,占3.5%。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能较好地纠正足畸形,是治疗小儿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Bridle手术; 痉挛性脑瘫; 畸形,足 [中图分类号] R68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4-0234-02
脑瘫引起的小儿足部畸形,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站立及行走能力。自1993年2月至1998年4月,我们应用Bridle手术治疗小儿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32例57足,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共57足,男20例,女12例,年龄4~14岁,平均7.5岁。双侧足畸形25例,单侧足畸形7例,其中2例为左侧,5例为右侧。均有不同程度的跟腱挛缩。全部病例均能独立行走或扶杖行走,呈尖足行走15例26足,马蹄内翻足畸形步态8例13足,剪式步态9例18足。肌张力按Ashworth[1]评定标准,均在Ⅲ级以上,其中Ⅰ级 19例35足,Ⅱ级9例16足,Ⅲ级4例6足。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有踝阵挛者5例,其余病例无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肌电图检查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 二、手术方法 Bridle手术即是胫后肌、胫前肌及腓骨长肌的足三肌腱双端编织吻合术,同时行跟腱延长术[2]。 1.后内侧切口: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切口长约6~8 cm,显露跟腱及胫骨后肌腱,在内踝后下方切断胫后肌腱,游离至肌束处,显露胫腓骨骨间膜,以便胫后肌腱通过。跟腱延长到能使踝关节背屈90°,并松解踝关节后方挛缩的软组织,如关节囊等。 2.前方切口:在踝关节上约3~4 cm、胫骨前缘外侧1~2 cm处,纵行切口约3~5 cm,显露胫骨前肌腱,并将胫前肌腱及胫前血管神经拉向外侧以显露胫腓骨骨间膜,开窗约2 cm×2 cm,把胫骨后肌腱沿胫骨后面从开窗处拉到前方切口外,以备吻合。 3.外侧切口:在小腿中下段外侧相当于腓骨长短肌的肌性与腱性连接处纵行切口约2~3 cm,分离显露腓骨长短肌腱,把腓骨长肌腱拉出并在腓骨短肌腱下方穿过,用长血管钳在踝关节伸肌支持带下方将腓骨长肌腱拉至前切口外,以备吻合。 4.足三肌腱编织吻合:在前方切口踝关节伸肌支持带近侧,在胫骨前肌腱上切开两个互相垂直的小切口各约1 cm,近端切口在矢状面上切开,远端切口在冠状面上切开,将胫骨后肌腱在近端切口从后向前穿过,再在远端切口从外向内穿过至远侧;将腓骨长肌腱在远端切口从外向内穿过后再在近端切口从前向后穿过达近侧;保持足踝关节中立位,即踝关节背屈90°的情况下,拉紧胫骨后肌腱及腓骨长肌腱后把三肌腱缝合固定在一起。彻底止血,缝合各切口。 5.术后处理:在膝关节屈曲15°~30°。踝关节背屈90°的情况下用长腿石膏固定6~8周。拆除石膏后由医生或家属指导练习踝关节功能活动等康复治疗。 三、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5.6年,平均2.8年。畸形完全纠正,步态正常或明显改善,足跟能完全着地者27例48足,占84.2%;畸形复发4例7足,占12.3%;1例2足并发足外翻畸形,占3.5%。所有病人肌张力不变。5例踝阵挛患儿,术后4例消失,经随访0.5~1年后又出现踝阵挛。本组无踝关节僵硬,无新出现踝阵挛及病理反射。
讨 论
脑瘫所引起的足畸形是小儿矫形外科的常见疾病,痉挛性麻痹是脑瘫后遗症的多见类型。80年代南非Peacock等[3]报道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90年代我国亦相继开展了该项手术[4]。目前,SPR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畸形的主要手段。由于SPR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危险性大,且有较多的并发症[5],在临床中广泛开展该项手术受到限制。Bridle手术是将胫骨后肌腱前移并编织缝合在胫骨前肌腱上,用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作为动力,同时用胫骨前肌腱及编织缝合到胫骨前肌腱的腓骨长肌腱作为牵拉腱,使足保持在中立位背屈牵拉,[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局麻在乳房整形术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单侧钩槽式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四肢骨折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