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防止脑脊液过快、过多释放,颅内压急剧下降导致皮质塌陷、硬膜剥离而出现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④对表皮样囊肿应力争彻底切除,因为残留的瘤内容物会增加病人出血的机会[4]。
3.3 颅内感染 与下列因素有关:术前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颅后窝手术时间长,增加感染机会;术后硬膜未缝合或缝合不严,易出现皮下积液,从而导致颅内感染;术后颅内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本组2例,其中1例为3岁儿童,术后硬膜缝合不严,出现张力性皮下积液,脑脊液反复从针孔渗漏,从而导致颅内感染;另1例为63岁体弱病人,因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颅内感染。我们认为: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严密缝合硬膜 (必要时硬膜扩大修补,并敷生物蛋白胶)、不留置引流或缩短引流时间、术后高营养等,可明显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近年我们采用颅后窝骨瓣成形及复位术,初步结果显示:该术式不仅缓解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还能大大降低局部残腔积液所致颅内感染。
3.4 癫疒闲发作 多因颅内积血、积气所致。本组术后发生脑室内积血、积气共4例,其中2例出现癫疒闲发作。颅内积血、积气多系脑室内脑脊液流失过多,使颅内处于负压状态,气体和血性液体经导水管、天幕裂孔进入脑室、脑池。预防措施:打通导水管后立即用棉片堵塞导水管出口,以防脑脊液流失过多、过快,同时防止血液、气体进入脑室;关颅时从幕上脑室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将血性液从导水管冲出,并将残腔充满生理盐水,以防空气进入。
3.5 脑干损伤 脑干损伤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2例病人术中出现呼吸、心率、血压变化,仅行肿瘤大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1例血管母细胞瘤位于第四脑室正中孔处,术中出血多而电凝较多,损伤呼吸中枢,术后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预防措施:①术野暴露要充分;②对肿瘤周围未进入肿瘤的任何血管均要进行保护[2];③与脑干黏连的部分肿瘤要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若黏连紧密不可强行切除,宁可留一薄层[3];④肿瘤与脑干界面分离时的出血采用明胶海绵反复压迫止血,尽可能不电凝,必须使用时选用低电压,并不断用生理盐水冷却双极电凝产生的热量[5];⑤肿瘤与脑干关系密切者,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监测自主呼吸节律、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对指导手术的进行和减少重要神经结构的损伤有重要作用。
3.6 术后缄默症 本组2例,表现为病人意识清楚、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言语迟钝单调。术后缄默症的解剖学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手术损伤蚓部皮质的舌肌、口咽肌代表区,小脑半球深部的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等有关;也可能与手术损伤供应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齿状核的供血血管,导致该区域缺血、水肿等有关。此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术后1~2 d,持续1~4个月[4]。防治措施:术中尽量减少对小脑的损伤,尤其是小脑蚓部和左小脑半球旁蚓部;术后及时进行脱水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
【参考文献】
[1] 唐铠, 于春江. 成人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 21(3): 171-173.
[2] 刘宏斌, 王振宇, 王爱丽.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 10(12): 558-559.
[3] 胡未伟, 郑秀珏, 沈罡, 等. 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J]. 中华肿瘤杂志, 2007, 29(2): 144-146.
[4] 张征军, 蒋广元, 梁新强, 等. 儿童小脑蚓部及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4(1): 114.
[5] 孙维晔, 王富元, 马逵, 等.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11): 927-928.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