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结石手术38例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8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进行手术径路的改良,采用3-4.5cm的小切口完成手术。结果 用小切口均可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且能达到预期的手术疗效。结论 小切口较传统切口创伤小,术后的疼痛较轻,恢复快,手术疤痕小,是其它微创治疗失败后的一种补充手段。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小切口;手术

    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仍有不少病例在微创治疗失败后,需改为开放手术治疗。为了进一步减轻手术治疗的创伤,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共选择38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进行手术径路的改良,采用3-4.5cm的小切口完成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5.8岁。病史14d-5年。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中段结石7例,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7例,中段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其中3例双侧结石梗阻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腰痛病史32例,肾绞痛8例,血尿29例,尿频、尿急、尿痛35例。12例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5例尿素氮:8.6-18.5mmol/L,肌酐:135-1029μmol/L。B超提示同侧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38例,38例尿路平片(KUB)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大小0.9-2.3cm。29例行肾盂静脉造影(IVP)检查,6例同侧肾脏不显影,逆行造影15例,均明确结石梗阻部位。5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3次,23例输尿管镜检上镜失败。

    1.2  手术方法  输尿管上段结石取腰部斜切口,中段结石取下腹部斜切口,切口长3-4.5cm,钝性分开各层肌肉,向内侧推开腹膜,进入Gerota筋膜后,在直视下将其扩大成一个较大的剥离腔。游离出输尿管5-6cm后,用橡皮筋穿过输尿管近侧端,向切口方向提吊,纵向切开输尿管1-1.5cm,用取石钳取出结石,经输尿管切口放置双“J”管,用4/0可吸收线缝合输尿管切口3-4针。结石并发感染者用甲硝唑250mL冲洗切口。创口内均留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管从切口引出体外。

    2  结    果

    38例小切口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在配备冷光源拉钩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min。35例术后疼痛感轻,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负压引流管术后2-4d拔除,切口术后7d拆线,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1例。平均住院11d。双“J”管术后2-4周拔除。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7-15d复查尿素氮及肌酐恢复至正常值。

    随访11例,随访时间3月-1年,8例IVP示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明显改善。2例术前IVP示患侧肾脏不显影者,术后复查肾脏显影,肾积水轻度改善。1例术后4个月行IVP检查患侧仍不显影。

    3  讨    论

    小切口手术建立在传统开放手术的基础上,手术径路、手术方法和手术步骤没有改变,仅切口的长度明显小于传统开放手术,从而减小了手术创伤,减轻了患者痛苦,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小切口手术是对手术径路的一种改良,同时也是其他微创治疗失败后的一种补充手段。本组28例经ESWL及输尿管镜技术治疗失败后,改用此方法。本组38例手术切口长度为3-4.5cm,与日本学者木原和德提出的微创切口的长度相同[1]。

    小切口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疤痕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审美要求[2]。同时需要的设备少,成本低,患者容易接受,所以笔者主张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肾功不良和独肾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是较好的方法。

    小切口手术因切口小,部位深,光线不足等因素,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和难度。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小切口手术。如:选择体型中等或偏瘦的病例,既往无感染史,无手术史,估计输尿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肺部疾病30例体会
    ZT胶关闭手术切口46例分析
    小横切口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外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
    小切口切除面部皮脂腺囊肿
    微切口技术治疗先天肌性斜颈
    粘膜骨膜双减张切口隆颌术
    改良筋膜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的临床意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跟
    腰部皮下组织缝合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
    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20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