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ssa, middle;  penetrating tumors;  microsurgery

    颅中窝底与颞下窝毗邻,临床常见颅中窝肿瘤向下突破进入颞下窝或翼腭窝,或咽旁肿瘤进入颅中窝,两者的治疗传统上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且治疗相当棘手。2000年1月~2007年2月,我科一期手术治疗此类肿瘤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9例,女7例;年龄7~60岁,平均45岁。肿瘤最大上下径为4.5~10.5 cm。累及范围包括内侧蝶窦、海绵窦、眶上裂及眶腔、视神经孔,后方破裂孔区及颈内动脉、岩骨内结构、咽旁间隙,前方翼腭窝及上颌窦等。

    1.2    临床表现    均表现为面部肿胀、畸形,眼球突出或视力障碍,张口困难,病侧头痛或面部疼痛,鼻塞,牙痛等。均行CT、MRI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形状、性质、累及的解剖结构等。5例行CTA和三维图像重建,观察血供情况以辅助设计手术入路。

    1.3    治疗方法    13例经额颞颧入路切除肿瘤:采用扩大翼点开颅,切口向下达耳屏前方,切开耳前腮腺组织,注意避开面神经主干。皮瓣沿颞深筋膜向前下分离,充分暴露颧弓及颧骨。沿咀嚼肌筋膜分离,避免损伤行走于皮下浅筋膜组织中的面神经分支。对5例皮瓣牵拉较紧者,在眶上孔处游离眶上神经,剥离眶内结构,使皮瓣较好地松弛。在颧弓切断前打好骨孔以备固定。前端在颧面孔处开始,尽量向前断离颧弓。将颞肌自颞骨面分离,以髁状突为蒂翻向下方。对5例暴露仍不充分者,采取部分切除髁状突和下颌关节脱位移动的方法,扩大显露。术中根据肿瘤大小及颅内侵犯情况,在额颞处形成合适大小的游离颅骨瓣,充分去除蝶骨嵴,开放备用的腰池脑脊液引流管,降低颅内压。自硬膜外探查并开始切除颅内肿瘤。由于颅内肿瘤的切除以及颅内压降低,在自动牵开器辅助下形成了向下切除颞下窝肿瘤的通道,凭借显微镜的良好照明以及头位变换,消除了盲视性,可逐步分块切除颞下窝肿瘤。

    3例采用联合入路:在扩大翼点入路基础上,加行下颌截骨入路2例,另1例加行上颌窦前 (Luc) 入路。当上颌窦肿瘤向翼腭窝或颞下窝发展,侵及颅中窝时,加用口内上颌前入路既可切除局部肿瘤,亦可配合切除颅底部位肿瘤。截断下颌骨后可充分显示侵及咽旁间隙,与颈部大血管、后组脑神经关系密切的肿瘤。术毕应用钛板修复下颌骨。

    2    结    果 (图1)

    病理结果: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3 例,局部癌肿侵犯3 例 (包括上颌窦癌2例,中耳鳞癌1例),脑膜瘤3 例,胆脂瘤、纤维血管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第Ⅴ、Ⅶ、Ⅷ、Ⅻ脑神经损伤6例 (其中引起面部麻木4例,伸舌偏移1例,周围性不全面瘫1例),脑脊液漏2例,咬合错位2例,及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本组11例获得随访,时间1~3年8例,其中复发2例,均为恶性肿瘤;3~5年3例,均恢复日常生活,局部无复发迹象。

    3    讨    论

    颅中窝是头颅与面颅重要的交界区,此处骨质较薄弱,且有许多内外沟通的神经、血管通道。原发于颅中窝的肿瘤可以穿过颅底侵入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下方肿瘤亦可侵入颅中窝及鞍旁结构。虽然现代影像技术如MRI、CTA、CT、三维重建等为准确掌握肿瘤的大小、血供、侵犯范围等手术资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3],但该部位结构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如何以最小的组织损害和最少的功能障碍达到最完善的肿瘤切除,仍然是治疗的难点。

    Close等[4]首先采用耳后额颞-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成为了此类手术方式的范例;该术式切断外耳道,游离面神经,断离颧弓及下颌骨,形成较开阔的颞下窝术野,特别适用于肿瘤侵犯岩骨结构、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