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涂片和前列腺液培养的联合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不需要特殊的仪器等特点。在2003~2004年来本院诊治的58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念珠菌阳性患者49例,综合阳性率为8.4%。其中尿道分泌物涂片阳性率为2.8%;前列腺液涂片阳性率为5.2%;前列腺液培养阳性率为7.1%。综合阳性率比最高检出率的培养法增加18%,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81例,年龄18~76岁,平均37岁。患者有会阴部、腰骶部、睾丸或小腹隐痛不适,尿频,残尿感,性功能障碍,病程3个月以上。
1.2 标本采集 采用尿道拭子与前列腺液同时检测法,以排除尿道内念珠菌的存在。方法是先消毒尿道口,再用无菌接种环涂片镜检;同时常规按摩前列腺取前列腺液进行涂片和培养。
1.3 直接涂片镜检
1.3.1 尿道分泌物涂片 行革兰染色后进行整片低倍镜和油镜观察,发现典型的念珠菌即可报告阳性结果。
1.3.2 前列腺液直接涂片观察 通过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检查发现前列腺液中有典型的念珠菌和菌丝即可发阳性报告。
1.4 培养 [5] 试剂:自配沙氏培养基。仪器:细菌培养箱一个,型号为TL202。方法:把所有的前列腺液分别涂布于沙氏平板,35°C培养24~48h,然后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本文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进行慢性前列腺炎检查,分别对尿道分泌物涂片、前列腺液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前列腺液培养,在58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念珠菌阳性有49例,综合阳性率为8.4%。其中尿道分泌物涂片阳性患者16例,阳性率为2.8%;前列腺液涂片阳性患者30例,阳性率为5.2%;前列腺液培养阳性患者41例,阳性率为7.1%。经过培养分型发现:白色念珠菌5.1%,近平滑念珠菌1.9%,其他念珠菌为1.3%。
3 讨论
由于前列腺器官的特殊性,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1)诊断不明确而滥用药物;(2)检验质量不高。特别是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引起漏检。从2001~2002年的检验统计数据发现,由于对真菌检验重视不足,慢性前列腺炎念珠菌感染检出率只有1.6%。为防止患者念珠菌感染被漏检,本文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尿道分泌物涂片、前列腺液涂片和前列腺液培养的联合检测法,通过严格的质量控 制,利用各方法之间的相互补充,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阳性率达8.4%。联合检测法阳性率比阳性最高的培养法增加18%,明显高于每个单一的检验方法。由于真菌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对检验结果的依赖,这更要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谈几点质量控制体会:(1)加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标本采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2)加强检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提高真菌检测水平,保证检验质量。(3)密切结合临床,实行临床与检验科通报制度,不放过一个可疑标本。(4)涂片、培养操作标准化、规范化。(5)密切注意可疑标本,特别是前列腺液标本采集时肉眼发现有灰白色团块状物,此块状物常为念珠菌感染的脓性脱落物;镜下卵磷脂小体减少、甚至难以找到,脓细胞呈堆块状分布的前列腺液时,要格外重视。(6)采用涂片、培养联合检测。由于念珠菌在前列腺液分布的不均一性,故很多文献 [4] 报道常常多次培养才出现念珠菌生长,为提高念珠菌检出率,本文把所有的前列腺液涂于罗氏培养基平板的一侧,然后划线分离;涂片检查时要认真、细心。
参考文献
1 何玉清,杨日东,邓建华,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药物分析.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4,1(1):25-26.
2 梁沛场,郭溉容,曾龙宏.前列腺液与前列腺炎的关系与表现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