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基质的黏附,从而使HSCs产生一种定向迁移的作用。研究表明,OVCs可以来自于HSCs[7],既然OVCs可来自于HSCs,那么OVCs也应像HSCs一样能表达ICAM-1。此推论与本研究相吻合。
OVCs是肝脏损伤时出现的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可以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龚家庆等[8]研究发现,药物诱导大鼠肝损伤至肝癌过程中,肝组织中OVCs在肝汇管区增生,并逐渐向肝小叶迁移。但是,OVCs为什么会向肝小叶内迁移?已有研究表明,OVCs可以来自于HSCs[5],而且HSCs表面存在一组以ICAM-1为主的黏附分子,能介导HSCs与骨髓基质粘附,并使HSCs产生一种定向迁移的作用[5]。为此,我们先设想大鼠肝硬化损伤模型中OVCs能表达ICAM-1,并由ICAM-1介导与细胞外基质(以肝纤维为主)黏附,沿细胞外基质由汇管区周围向肝小叶内定向迁移。本研究中已发现OVCs表达ICAM-1,这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对损伤肝组织标本行HE染色时发现,肝损伤时早期,OVCs在汇管区增生,随着损伤的加重,肝纤维也随之增生,OVCs沿增生的肝纤维向汇管区周围扩散,至肝损伤晚期,假小叶形成,OVCs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增生有关。同时,ICAM-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损伤时期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与OVCs的分布是一致的,表明OVCs沿增生肝纤维的迁移可能与其表达的ICAM-1有关。同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损伤肝组织标本,我们也发现,肝损伤初期,OVCs在Hering管周围增生;损伤中期,OVCs和肝星状细胞均增生,胶原纤维大量增生,且OVCs和肝纤维黏附生长;而在损伤晚期,可见OVCs和肝纤维紧密黏附。结合本研究,我们认为肝硬化模型中OVCs能表达ICAM-1,并且ICAM-1可能介导OVCs由沿肝纤维向汇管区周围、肝小叶内迁移。这种迁移对肝硬化假小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肝细胞增生、假小叶的形成和癌结节的形成也许与OVCs沿增生肝纤维的定向迁移和OVCs的分化有关。OVCs向肝癌细胞分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如果能有效调控OVCs的定向迁移,那么肝硬化假小叶的形成可能得到抑制,从而从早期预防HCC的发生,这对临床上肝硬化和HCC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Momosaki S, Yano H, Ogasawara S, et al.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logy,1995,22(6):1708-1713.
[2] Fang CH, Gong JQ, Zhang W. Function of oval cell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ra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7):2482-2487.
[3] 涂玉亮,方驰华,邹玉华. 大鼠肝卵圆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调控[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3):2149-2151.
[4] 薛玲,文剑明,吴惠茜,等.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诱导增生、分离、体外培养和性质鉴定[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2):149-150.
[5] Petersen BE, Bowen WC, Patrene KD, et al. Bone marrow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hepatic oval cells[J]. Science,1999,284(5417):1168-1170.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