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使视神经和垂体区获得充分减压;将肿瘤切除后尽快地恢复神经内分泌功能。笔者总结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较好适应证[4]:(1)垂体微腺瘤;(2)垂体腺瘤向蝶窦内侵犯;(3)视交叉前置型垂体腺瘤;(4)垂体腺瘤向鞍上扩展,但不呈哑铃型,且未向鞍旁侵袭,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质地松软;(5)高龄、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禁忌证:(1)垂体腺瘤向鞍上扩展,呈哑铃型,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质地坚硬;(2)瘤体大部居于鞍上,呈倒立葫芦型;(3)蝶窦发育不良;(4)副鼻窦及鼻腔有炎症。
3.3 显微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要充分利用脑池及神经血管等间隙,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和对脑组织、神经血管等的最小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1)依CT冠状及轴位扫描片确定蝶窦及鞍底入路标志,一般蝶窦中隔多位于鞍底中心部,以此为标志进入鞍底。(2)使用微型磨钻严格沿蝶鞍中心部打开鞍底,不可偏离中线,以防伤及颈内动脉或海绵窦[5]。(3)对邻近结构呈慢性压迫,肿瘤表面具有膜与周围组织相隔,很少直接浸润。因此,手术时要仔细、耐心,边分离边切除,避免过分牵拉周围结构,同时要注意保护视神经、视交叉及丘脑下部的滋养血管。当肿瘤和视神经、视交叉或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粘连较紧时,可行次全或大部切除肿瘤,视神经减压后不必强求全切[6]。(4)对向鞍上扩展的大型垂体腺瘤,切除垂体腺瘤操作刮匙时应轻柔,先平面推进刮除肿瘤,之后吸除或刮除周边瘤组织,将鞍内瘤块切除。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增高颅内压的方法,促进鞍上瘤块下移至术野,以利切除;或采用正压过度呼吸增加胸压或压迫双侧颈静脉等方法促进鞍隔自然塌陷[2]。(5)肿瘤切除后鞍隔下降,如有CSF溢出,应取肌肉组织及骨片,用医用胶粘合,行鞍底修复,防止术后CSF鼻漏。
【参考文献】
1 杨义,任祖渊,苏长保,等.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开颅手术后复发性垂体腺瘤.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7:258-260.
2 鲍文公,薛德麟,杨正明,等.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258-260.
3 Bernardo F,Francesco SP,Stefano S,et al.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s in the eight decade.Surg Neurol,1999,53(3):261-263.
4 惠国祯,凌伟华,王清,等.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巨腺瘤.中华神经疾病研究杂志,2003,2:312-314.
5 胡军民,薛德麟,马廉亭,等.蝶鞍区的应用解剖研究.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1):17-19.
6 佟怀宇,魏少波,周定标,等.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患者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及防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40(10):746-748.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