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credible selection of the surgical manner with mini-damage.
【Key word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cholecystic stone;bile duct disease
应用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伴胆道病变的治疗,是一种符合外科微创诊治理念,对病人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12月期间,使用两镜联合微创治疗27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4~76岁,平均59.5岁。27例病人经B超和CT检查胆囊结石诊断明确;伴有胆管结石15例,其中8例伴有黄疸或曾有黄疸病史;4例为胆源性胰腺炎;8例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伴转氨酶、AKP和γ-GT明显升高21例;无胆管扩张仅转氨酶、AKP和γ-GT异常6例。
1.2 方法
1.2.1 器械 Olympus JF-24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取石网篮、碎石器和PSD-20高频电发生器;Boston切开刀、导丝、取石气囊和鼻胆引流管;Philips数字胃肠机;造影剂用30%泛影葡胺。美国史塞克公司的腹腔镜设备、6400氩气电刀和超声刀。
1.2.2 治疗方法 在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后,注入30%泛影葡胺10~20ml,透视下明确肝内外胆管病变后,行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留置鼻胆引流管。EST选用电切30W、电凝25W的混合电流,于乳头11~12点之间切开,切开长约10~15mm,用取石网篮+气囊取尽结石,完成ERCP操作。术后分别于3h和24h检查血淀粉酶,正常后3~11天按常规四孔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ERCP术:本组27例病人,除1例插管失败外,26例完成ERCP术,成功率96.3%(26/27)。发现胆总管完整结石13例,泥沙样结石2例,结石在6~15mm大小16例,>15mm 2例;胆总管下端狭窄4例;Mirizzi综合征1例和胆囊管低位汇合1例;5例未发现胆管结石。3例胆管狭窄和15例胆管结石施行了EST术。在15例胆管结石病人中,11例用取石网篮一次取尽结石,2例经碎石器碎石后取尽,2例泥沙样结石用取石网篮+气囊取尽,结石取尽率为100%。另1例胆管狭窄用柱状气囊扩张(EPBD)。7例未行EST中,5例留置鼻胆引流管,2例仅造影检查。(2)LC术:25例于ERCP术后3~11天施行LC术,其中3天3例,5天17例,7天3例,11天2例,平均6.5天。无一例中转开腹。2例因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管低位汇合放弃LC术而改行开腹手术。(3)25例经ERCP和LC联合治疗住院时间为10~21天,平均14.8天。24例经电话和门诊复诊随访2~18个月,随访率88.9%(24/27),均无异常。
2.2 并发症 ERCP术后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8例,其中3例血淀粉酶值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但无腹痛、腹胀和发热,经药物治疗,48h内降至正常;2例出现急性轻型胰腺炎(CT证实),发生率为7.4%(2/27),经抗感染、加贝酯或善宁等处理,1周后血淀粉酶下降,无腹痛、腹胀和发热,症状控制。无LC和EST相关的并发症。
3 讨论
当前,内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开创了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新纪元,已对传统的外科手术发出了挑战。临床上约95%胆囊的良性病变可用LC术治疗,而70%~75%的胆管良性病变可经ERCP术得以治愈[1]。LC术已成为胆囊结石外科微创治疗的金标准,但对于胆囊结石同时伴有胆管病变(如结石等),尽管已有在LC同时施行胆总管探查和取石的治疗方法,但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等原因还尚难于普及开展。而经ERCP术针对胆道良性病变的处理,技术已娴熟、疗效确切。因此,应用ERCP术联合LC术已成为胆囊结石伴有胆道病变微创治疗术式的选择。
3.1 ERCP和LC术式选择的先后次序 LC联合ERCP治疗,就其使用顺序临床上仍存在异议。赞成先行LC再行ERCP观点的认为,LC有将胆囊小结石掉入胆管可能,LC术后ERCP术可避免胆管结石的残留。我们的观点赞成先ERCP后LC的联合方式,其理由:(1)胆道变异不少见,经ERCP术可获得良好的胆道树的影像资料,其作为LC术导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