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胃肠复苏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4例经证实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6例)。EN组从入院后立即经鼻放置液囊空肠导管(放置于Treitz韧带下),予以大黄复苏胃肠功能,待X线证实到位后经管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PN组行全肠外营养支持。临床观察,分别测定两组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胃肠复苏情况(腹胀缓解期、肠鸣音恢复时间等)和炎症指标(白细胞)、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临床指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EN组的胃肠复苏情况显著好于PN组(P<0.01),与PN组相比,EN组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较高(P<0.05),第14天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EN组炎症细胞数在第14天明显低于PN组(P<0.05);且EN治疗使感染率下降(P<0.05),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下降(P<0.05)。结论 早期应用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联合PN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 状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复苏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起病凶险、进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的常见病。此病首先波及到胃肠道,早期表现为胃潴留、十二指肠排空迟缓和肠麻痹等症状,可并发腹腔间隔综合征,引起呼吸循环受限、菌群移位及全身感染等严重后果。SAP早期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脂肪动员增强,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严重营养不良。因此,我院联合运用早期胃肠功能复苏和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治疗SAP,并认为其有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5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0.4岁。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0岁。全部符合199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分级标准。APECHE Ⅱ评分>13分,Balthaza AP CT分级评分>2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SAP的常规治疗方法,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后开始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胃肠功能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具体步骤如下:①经鼻将液囊空肠营养管随同胃管置入(液囊空肠导管为浙江衢州市迅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专利号:ZL032294352),胃肠充分减压后,用生大黄粉30~40 g,开水100~150 ml冲泡后,经胃管注入并夹管30~60 min,每日2次。②第一步应用后1 h取生大黄粉60~80 g,开水200~300 ml冲泡后保留灌肠,每日2次。配合皮硝1 000~1 500 g腹部外敷,每日3次,以减轻腹胀。③待患者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恢复排气排便,即开始肠内营养。向空肠管液囊内注入泛影葡胺3 ml,空肠管远端即可膨起一体积为3 ml的液囊,液囊可在8~12 h内随着已经恢复的胃肠蠕动进入空肠,个别胃动力缺乏患者营养管难以通过幽门而盘在胃内,可在胃镜下将营养管放过Treitz韧带。经腹部X线透视证实液囊进入空肠后,经空肠营养管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初期选用以结晶氨基酸或短肽链EN制剂,逐渐过渡到以整蛋白为氮源的EN制剂,均以微泵控制输注,并酌情运用加热装置使温度控制在患者耐受良好的程度。PN和EN的热量和热氮比根据个体的基础能量消耗及临床校正系数予以计算后分别给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复苏情况,包括腹痛腹胀缓解的时间及程度,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治疗组开始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开始进食时间。比较两组住院第1,7,14天的生化指标,比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