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26例患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52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63例,微创血肿清除术88例,非手术治疗23例。结论:遵守医疗技术操作原则,重视临床观察,动态头部CT扫描,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治疗分析
资料与方法
199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226例,男188例,女38例;年龄4~78岁,平均45岁。额顶区血肿75例,额颞区血肿114例,颞顶区血肿10例,颞顶枕区血肿14例,后颅窝9例,骑跨型血肿4例。车祸153例,高空坠落伤28例,打击伤24例,摔跌伤22例。
临床表现:头痛196例,呕吐215例,肢体抽搐56例,昏迷52例,意识模糊55例,嗜睡状态47例,意识清醒72例。入院时按GCS评分:4分7例,6~8分52例,9~12分57例,13~15分116例。一侧瞳孔散大52例,双侧瞳孔散大7例,偏瘫56例。入院时均行头部CT扫描,单纯硬膜外血肿76例,硬膜外血肿并颞额骨线形骨折6例,粉碎性颞顶骨骨折23例,塌陷性顶骨骨折16例,脑挫裂伤12例,其中脑疝形成57例。首次CT显示血肿量小于30ml 98例,30~40ml 71例,45~80ml 57例。入院后72小时均行动态CT扫描,其中血肿增大95例,血肿无明显变化119例,血肿缩小12例。非手术患者CT跟踪至临床症状相对平稳。术后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CT复查,出院前常规CT检查。
治疗: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52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63例,微创血肿清除术88例,非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采用脱水、激素、止血、神经营养、抗炎、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出现呼吸道梗阻者行气管切开,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
结 果
临床结果按GOS分级,良好101例,中残19例,死亡6例。
讨 论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死亡原因并非血肿本身,而是因脑疝形成所引起的脑干继发损害所致[1],因此,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必须遵守医疗技术操作原则,把握手术指征。无症状或轻度头痛,生命体征平稳且无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硬膜外小血肿,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2]。
手术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方法,可因病情不同及是否发生脑疝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术,去骨瓣及硬脑膜切开后使有限的封闭的颅腔变为相对的、开放的颅腔,此时颅内容积明显扩大,缓解颅内压增高,可避免术后发生脑梗死及再次发生脑疝的可能。本组中已发生脑疝57例接受该术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该术式临床应用广泛,能快速止血,彻底清除血肿,解除硬膜外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彻底止血和便于硬膜下探查,骨瓣复位后避免二期行颅骨修补手术。主要适用于无脑疝形成、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及血肿清除后颅内压不高、脑组织无明显膨胀者。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或微创血肿清除术,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适用于病情平稳、不能耐受全麻、体质虚弱而无并发脑疝的老年患者,及出血已停止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
虽然手术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手段,但是非手术治疗措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更应重视,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伤后患者头痛加剧、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变慢,或出现新的神经受损体征,即应高度怀疑血肿增大,及时行头颅CT检查,以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缓解颅内压增高,只有这样才能不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挽救患者的生命。
&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