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虚拟现实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摘要】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运动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方法 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康复)40例,实验组(VR康复)40例。分别于康复前、康复4周、康复12周时对肢体运动障碍、躯体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4周、康复12周时2组肢体运动FurgMeyer量表评分、FuglMeyer躯体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VR康复)的肢体运动FurgMeyer量表评分、Fugl Meyer躯体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传统康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R康复可有效改善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躯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运动康复;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后遗症是神经内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致残率较高[1],并且经过治疗后多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以观察VR康复对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04~200901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第五附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纳入标准 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均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无严重的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病程3周内,GCS≥8分,生命体征稳定。

  1.3 排除标准 发病前有精神疾病,卒中前已有痴呆表现,严重的认知障碍及失语,伴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有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肌肉骨骼病变临床不能配合治疗者。

  1.4 分组 从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康复)40例,实验组(VR康复)40例。对照组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23±9.45)岁;实验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98±10.01)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康复前)患肢肌力、运动功能障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2组均以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传统康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早期运动康复疗法:(1)床上良肢位的摆放;(2)按时变换体位;(3)患侧肢体各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4)翻身、坐起训练;(5)桥式运动;(6)平衡训练:坐位及站立平衡训练;(7)起立床站立训练;(8)行走训练;(9)ADL训练。重点是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由治疗师一对一的治疗。2次/d,45 min/次,每周5 d,持续12周。实验组(VR康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进行VR康复疗法。VR康复是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运动康复领域的新技术,是综合了视、听、触觉的可交互的生物反馈系统。本研究使用的是桌面式虚拟现实技术生物反馈系统[2]。康复仪器为MyoTrac Train治疗仪、Sunlight Tetrax平衡仪。MyoTrac Train治疗仪:在MyoTrac Clinical软件支持下,择取相应的康复方案,以两个导入/导出电极片贴于患肢相应处,导线连接MyoTrac掌上处理器和显示器,显示器上是选定的虚拟环境,如虚拟人。康复时则设定一阈值,患肢康复时在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和主动意识驱动下,肌肉活动的电流超过阈值则虚拟人站起伸展四肢,动听的音乐响起以资鼓励。电流超过阈值越多,虚拟人站起越高四肢舒展越完全鼓励音乐时间越长。康复中肌紧张及放松交替进行,肢体的康复内容与对照组相同。SunlightTetrax平衡仪:原理与MyoTrac Train治疗仪相同。患者站在两侧有支撑物的治疗平台上,两脚足趾足跟部位共有四个感应元件,感受不同部位的压力,感应元件之间可以交互分析彼此的压力信息。同样连接计算机和显示器,显示器上同样是预选的桌面虚拟环境,原理与MyoTrac Train治疗仪相同,仅根据患者不同的平衡状态阶段采取相应的姿态治疗。2次/d,45 min/次,每周5 d,持续12周。

  1.6 评价标准 采用FurgMeyer肢体运动功能积分量表评定偏瘫患肢康复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评分60分以上者,基本上能完成ADL;40~60分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自我现实化 与 自我实现 辨析  对一个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