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导管鞘引导脑室腹腔分流管入腹腔治疗脑积水的效果

入导管鞘:配套血管穿刺针通过切口穿透腹壁,有落空感即穿透腹膜,如果有疑问,可注射生理盐水,顺利通畅流下即确定在腹膜腔;通过穿刺针插入导引导丝入腹腔;拔除穿刺针;带扩张导管的导管鞘通过导丝入腹腔,抽出导丝和扩张导管,再次确定是否在腹腔(回抽无液体,注射生理盐水通畅即可)。导管鞘尾端剪去一部分,分流管更容易送入,检查腹腔分流管通畅没问题后,腹腔端通过导管鞘送入腹腔,送入长度超过导管鞘长15 cm;拔除导管鞘。经头颈胸腹皮下捅管腔,将分流管引到头部分流阀处;分流阀充满生理盐水,无气泡;分流管再次注射生理盐水通畅后与压力阀相接。将腹腔分流管多余部分送入腹腔内。皮肤切口缝合一针即可。

  1.2.2 腹端分流管后导入腹腔法

  适应于蛇牌分流管,因为与压力阀相接处为金属管套,不能通过捅 管腔和导管鞘,需要从头端经捅管引导至腹部,再用导管鞘送入腹腔。导管鞘入腹腔的方法同1.2.1,分流管证实引流通畅后送入剪去尾部导管鞘,进入超过导管鞘10 cm,边后退导管鞘,边用剪刀剪开导管鞘壁两侧,直至导管鞘完全分开、退出。将多余分流管送入腹腔。缝合穿刺处一针。

  2 结 果

  10例病人采用导管鞘引导腹腔端分流管入腹腔,术中顺利,较切开暴露法放置省时,手术人员少。术后腹部X线平片显示,分流管在盆腔,与直视下位置相同。腹腔肠蠕动几乎不受影响,可及早进食。切口小,术后病人未诉腹部疼痛,下地活动早。

  3 讨 论

  导管鞘结合Seldinger技术引导分流管入腹腔,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创伤。其他免开腹的,如用腹腔镜穿刺Trocar针,其直径1 cm,而导管鞘仅5 mm,腹膜穿孔与分流管间隙小;血管用导管鞘有配套穿刺针、导丝和扩张器,采用Seldinger技术,逐步扩张,较Trocar针穿刺更合理安全。与有些专门设计的腹腔穿刺针相比,其材料为金属性,一次性穿入[4],没有Seldinger技术逐步扩张进入腹腔的优势。用血管导管鞘引导分流管进入腹腔是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放置创伤最小的方法[13]。有报道用深静脉穿刺针引入技术[5],其采用撕裂导管的办法,与本法1.2.2相同。总之,本法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腹部无疼痛,下地活动早,术后护理简单[6]。

  【参考文献】

  [1]DANAN D, WINFREE C J, MCKHANN G M. Intraabdominal vascular injury during trocarassiste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case report[J]. Neurosurgery, 2008,63(3):613.

  [2]TURNER R D, ROSENBLATT S M, CHAND B, et al. Laparoscopic peritoneal catheter placement: results of a new method in 111 patients[J]. Neurosurgery, 2007,61(3 Suppl):167174.

  [3]陈淑琴, 姚书中. 腹腔镜下应用穿刺针处理腹壁穿刺孔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08,4(14):379.

  [4]孙利波,付双林. 新型腹腔穿刺套管针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26(2):239.

  [5]冯清亮,江勇豪,王伟金,等. 深静脉穿刺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29(14):13151316.

  [6]郭瑞萍.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齐鲁医学杂志, 2006,21(3):26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带磁头双J导管的临床应用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上尿路手术应用双J导管的观察与护理
    利用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研究的进展
    人胰腺导管上皮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彩色超声心动图监测经导管蘑菇伞堵闭房
    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
    自制11F导管短棒胸腔封闭化疗治疗恶性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
    用小号导管行心血管造影致脑栓塞一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