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 应用大力碎石钳碎石、气压弹道碎石、小切口取石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治疗94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结果 92例一次成功处理结石和PKRP;1例大力碎石钳碎石发生膀胱穿孔行膀胱切开取石,1例多发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时间长,延期PKRP。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无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输血病例;尿道狭窄3例。结论 腔内碎石和小切口取石联合PKRP是治疗BPH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对于较大、多发的膀胱结石,小切口取石仍然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等离子双极电切;弹道碎石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膀胱结石患者94例,分别使用大力碎石钳、气压弹道碎石、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4例,年龄57 ~ 85岁,平均69岁;病史6个月至10a。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大力碎石钳组56例:单发结石49例,结石最大3.9 cm×2.9 cm;多发结石2~3粒7例,结石最大3.0 cm×1.5 cm。气压弹道碎石组18例:单发结石14例,结石最大3.4 cm×1.5 cm;多发结石2~3粒3例,9粒结石1例,结石最大1.5 cm×2.5 cm。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组20例:单发结石12例,结石最大5 cm×4 cm;多发结石2~13粒8例,结石最大3.7 cm×1.8 cm。3组术前资料详见表1。所有病例均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B超、直肠指检诊断为BPH并膀胱结石。并发高血压者6例,高血压冠心病者9例,泌尿系感染者16例。
表1 3组术前资料(略)
1.2 手术方法
设备: DSⅡ大力碎石镜(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Swiss Litho Clast Master第三代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机,20.8F外镜鞘,10.5F工作通道;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27F外镜鞘,30度观察镜,360度旋转连续冲洗的内窥镜。使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其高度距手术台平面为60~80 cm,双极电切160W,电凝80W。
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并铺无菌巾。(1)大力碎石钳碎石:大力碎石钳经尿道插入膀胱或在监视器下插入膀胱,一般从结石一端开始钳石,钳夹固定部分结石并确认无钳夹膀胱黏膜后,碎石钳嘴稍向上抬或向侧旋转,将结石钳碎。(2)气压弹道碎石:20.8F肾镜外鞘在监视器下经尿道进入膀胱,气压弹道频率设置为10HMz,能量输出为100%,使用1.5~2.0 mm气压弹道探针将结石击碎为3~5 mm。上述两种方法碎石后更换27F电切镜,用Ellick将碎石吸出体外。(3)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膀胱造瘘。
手术:取石完毕后以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中叶增生明显者先切除前列腺中叶,采用分层、分段、分块切除,最后修整前列腺尖部,吸出前列腺碎块,止血,留置22F三腔气囊尿管连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用(±s) 表示,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本组94例中有92例一次成功处理结石和PKRP;1例大力碎石钳碎石发生膀胱穿孔后行膀胱切开取石;1例多发结石行气压弹道碎石因手术时间较长(150 min),延期PKRP。无1例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中出血估计10~150 mL,平均为(61±29)mL,无输血病例。94例中出现尿道狭窄3例,经尿道内切开和扩张治愈。3组术后资料见表2。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详见表3。
表2 3组术后资料(略)
表3 3组术前、后的IPSS及Qmax资料(略)
*各组术前、术后自身比较,P<0.01。
2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膀胱切开取石同时摘除前列腺,此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住院时间长。随着腔内泌尿外科设备和技术的进步,BPH并膀胱结石的患者通过腔内一期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