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反复炎症活动至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病理过程,而逐渐演变为肝硬化。控制炎症阻断肝纤维化是阻止肝硬变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采用甘乐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0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6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标准[1],均为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我科住院病人。治疗组60 例,男39 例,女21例,年龄17~60 岁,平均年龄(38.8±11.5)岁。对照组60 例,男35 例,女25 例,年龄l8~58 岁,平均年龄(36.6±10.8)岁。两组病员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入院肝功检查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甘乐(主要成分为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辽宁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8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20 mL(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加入5 %葡萄糖溶液250 mL 静脉滴注,1 次/日,两组药物在治疗20 天后改为口服,疗程共6 个月。每日观察症状体征(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等)。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肝功、血常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及肝纤维化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上腹饱胀、 尿黄等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线,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
2.2 肝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生化学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组别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生化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1
2.4 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观察组和治疗组各有2 例出现一过性恶心、上腹部不适患者,未予药物治疗而自行缓解,未中断治疗。两组治疗后肾功、心电图均正常,血常规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常见传染病,而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我国成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有9 300万人,携带率为7.18%,其中CHB患者则有上千万人。大多数慢性感染者体内乙肝病毒(HBV) 通过诱导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受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引起肝损伤,肝损伤的持续存在使继发的肝纤维化不断发展,最终发展为结节样增生,形成肝硬化,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阻止该病理进程,主要采用综合治疗,如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等。抗病毒药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损伤,但很难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且干扰素注射治疗副反应大,价格昂贵; 而核苷类似物疗程难以确定,长期治疗可产生耐药突变,引起病情反弹甚至恶化。因此控制炎症活动,阻止肝纤维化进程及疾病演变显得尤为迫切, 寻找一种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组合治疗是当前CHB研究的热点[2]。
甘乐的主要成分是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其代谢产物有二异丙胺和甘氨酸,其中甘氨酸能通过甘氨酸裂解酶作用生成甲基四氢叶酸(N2H10-CH2-FH4),能为肝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PDH)复合物以增加PDH活性,增加葡萄糖氧化、促进三羧酸循环而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同时另一代谢产物二异丙胺在三磷酸腺苷(ATP)活化作用下生成甲硫氨酸,甲硫氨酸与N2H10-CH2-FH4均可提供甲基,促进胆碱合成。胆碱与肝脂肪作用生成卵磷脂, 生成的卵磷脂能促进膜磷脂的序贯甲基化,增强肝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作为胆汁分泌和流动主要动力的钠-钾-ATP酶的活性[3],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起到改善肝功降酶退黄的作用[4,5]。丹参中含有丹参酚、丹参酮丹参素等多种治疗成分,能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其中丹参的成分之一丹参酮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以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及线粒体生物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6],故能有效地保护受损肝细胞,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同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