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要均匀,遇到较明显阻力时可适当上提电极,再缓慢捻动进针,这样可使针尖避开血管或将其推开;毁损完成后不要急于将电极拔除,估计靶点周围温度下降后,再缓慢捻动电极退针;如发现电极针尖容易与脑组织黏连,应及时更换射频电极。
本组特异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这与刺激靶点及其邻近结构 (视束、内囊、腹尾核、腹外侧核等) 损伤有关。如为直接损伤,并发症多为永久性;如为水肿累及,则多属短暂性,经脱水和激素等治疗后可恢复,本组大多为此型。特异并发症主要由靶点偏移造成,其影响因素包括:①病人体位的变化。②定向仪头架的变形。③病人的个体差异[3]。④穿刺时打开了蛛网膜下腔,致脑脊液丢失,脑组织移位。⑤毁损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毁损灶过大而损伤靶点周围的结构。本组3例病人术中第1次毁损效果不佳,因此扩大了毁损靶点和延长了毁损时间,术后遗留偏瘫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不可逆性感觉异常1例。热效应还可能影响下视丘、脑干等重要结构而产生呃逆、精神障碍等症状。为此,我们在术前根据每个病人CT影像的实际情况,对靶点坐标参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做到参数个体化;同时在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封闭技术”[4]以减少术中脑脊液的丢失;并注意控制毁损的温度和时间,尽量避免反复多次的同部位毁损,取得了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治疗肿瘤顽痛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但并发症的发生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可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只有术前精心准备,严格掌握适应证,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和实行认真细致的手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荆国杰, 杨魁元, 张学军, 等. 脑立体定向毁损中央中核、杏仁核治疗癌性顽痛 [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2): 143-144, 147.
[2] 刘灵慧, 陈善成, 杜天明, 等. 立体定向丘脑中央中核毁损控制癌症顽痛 [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5(2): 93-94.
[3] 张国君, 张宇清, 李勇杰. 帕金森病定向毁损术疗效不佳病例原因分析: 3年以上随访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2): 4431-4433.
[4] 张宝国, 高国栋, 王学廉, 等. 立体定向术中蛛网膜孔封闭261例观察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9; 25(5): 311- 322.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