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提供。
1.2 实验分组
动物随机分组:SAH模型组25只,盐水对照组25只,穿刺对照组5只,正常对照组5只。SAH模型组根据建立模型后的不同时间段分为5个亚组,分别是:建模后1 h组、3 d组、5 d组、7 d组和10 d组。每个亚组5只动物。盐水对照组亦根据注水后不同时间段分为5个亚组,分别是:注水后1 h组、3 d组、5 d组、7 d组和10 d组。每个亚组5只动物。
1.3 动物模型的建立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间隔48 h,制成兔SAH模型:①用250 g/L乌拉坦经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初次麻醉剂量为3 mL/kg,2次麻醉时剂量减为2mL/kg。②动物麻醉好之后将其俯卧位,在耳正中动脉用注射器抽取5 mL血液,血液抽出后要轻微振荡防止其凝固。③将兔颈部剃毛并将四肢躯干固定,触摸到枕大孔边缘后切开大约2.5 cm的手术切口,逐层钝性分离颈部肌肉至可触摸到枕大孔骨缘和第二颈椎棘突。用18G套管针经环枕筋膜穿刺枕大池,为了模拟出真实SAH尽量不放出脑脊液。④迅速将动脉血以0.5 mL/s的速度注入兔枕大池内,一般首次造模型时以1.5mL/kg的量注入动脉血,二次造模时以1 mL/kg的量注入。注血后迅速拔针,用纱布按压局部1 min,并观察周围肌肉间隙内无渗血后将青霉素粉末撒在伤口局部,分层缝合肌肉和皮肤。⑤术毕将其按头低30°位放置以利于血液分布在基底动脉周围。48 h后以同样方法进行第二次造模。盐水组动物模型的具体方法同SAH造模组,只是注入等量的37 ℃生理盐水以替代自体血。穿刺组仅分离枕部组织并行枕大池穿刺,穿刺要求见到脑脊液流出,48 h后进行第二次穿刺。正常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手术操作。
1.4 标本取材
所有白兔饲养到对应时间后,用250 g/L乌拉坦以3 mL/kg麻醉,打开胸腔,剥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将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剪开右心耳放出血液,再剪开左心室将灌注头插入主动脉用动脉夹固定,先输入9 g/L生理盐水将血管内的血冲洗干净,再注入40 g/L的多聚甲醛液2 000 mL灌注固定。
1.5 组织标本制备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将基底动脉标本经100 mL/L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将标本在组织切片机上制作成5 μm切片,应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观察。
1.6 基底动脉周长的测定
所有标本在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德国Leica公司Q550W型)中采集结果,并使用相关软件测定基底动脉的周长,收集数据。
1.7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SPSS for Windows13.0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H后动物表现与标本大体观察
SAH组动物在造模后饮水、摄食、睡眠及体重方面均与对照组动物有显著差别。经40 g/L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后观察:SAH模型组在1 h可见广泛的SAH;3 d组、5 d组、7 d组可见枕大池、基底池附近及基底动脉周围明显的凝血块,随时间的推移,凝血块的范围、大小和颜色呈现减退,至10 d组凝血块已经基本消失,但仍可见少量SAH和蛛网膜黄染表现。
2.2 光镜下HE染色
穿刺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的血管结构与正常组一样,基底动脉血管壁无增厚,内膜由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结构完整,中膜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外膜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SAH模型组可见基底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变形、肿胀,染色质不均,空泡形成;内弹力膜迂曲皱褶或断裂,厚薄不均;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外膜可见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浸润。
2.3 CGRP在基底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
在穿刺对照组、盐水对照组CGRP在基底动脉内皮的表达与正常组相同(图1A);SAH模型组CGRP的表达在1 h时最明显,在3、5 d依次表达减少,5 d达到最低点,表达最弱(图1B-1C),7 d后开始逐渐升高,10 d时表达相对比较明显,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图1D)。
2.4 ETRA在基底动脉血管
内皮细胞上的表达 在穿刺对照组、盐水对照组ETRA在基底动脉内皮上的表达与正常组相同(图2A);SAH模型ETRA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ETRA在各时间段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