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血的危险;②肿瘤切除时,先囊内分块切除,缩小肿瘤体积,勿超出囊壁,因肿瘤表面覆盖两层蛛网膜,神经及血管贴着瘤壁走行于两层蛛网膜之间,超出囊壁易损伤神经及血管。
3.2 神经解剖保留 对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解剖保留面神经,为此要求术者具有熟悉的显微解剖学知识,在切除肿瘤时,尤其注意对面神经的显微分离和保护,手术中及时准确地判断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至关重要。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有以下几种:腹侧方中部,背侧方、腹侧方上极,腹侧方下极[4,5]。当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较紧密时,是钝性或锐性分离,不同的术者有不同的观点。我们经验是锐性分离,这可防止面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另外,尽量避免过多的电凝,尤其是面神经与肿瘤黏连较紧密时,这对保证其血供是有益的。磨除内听道后壁时应尽量多冲水,以免热传导损伤面神经。听神经瘤亦会使三叉神经、展神经及后组颅神经伸展变形,但较少与神经有黏连。
3.3 肿瘤相关血管的保护与处理 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时,虽然临床上面、听神经有时可获得解剖保留,但功能保留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术中未能保留神经的血运供应。面神经运动支桥小脑角段的血供可来自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迷路动脉、弓下动脉和返支,在内听道内面神经还有营养血管,中间神经在小脑脑桥池的血供主要来自小脑前下动脉及分支返支,交通支和迷路动脉,在内耳道其营养血管来自迷路动脉以及弓下动脉[5]。故切除肿瘤上极时要注意保护小脑上动脉,切除下极时要保护小脑前下、后下动脉,手术时在分块切除大部肿瘤后,沿肿瘤上极探查到小脑幕游离缘,即可见滑车神经、岩静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此处瘤体与血管神经很少黏连,易于分离切除。在显露肿瘤时,岩静脉可能影响暴露和手术操作,必要时可离断,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小脑桥脑裂静脉多位于肿瘤上极,切断后可能致小脑出血,须尽量保留。分离肿瘤下极时,通常瘤体与小脑前下动脉粘连紧密,在手术中可残留部分瘤包膜以保存血管。尤其是在脑干附近应特别注意辩认包膜外血管是位于肿瘤之外还是被肿瘤牵拉推移或包埋,确认供瘤血管后靠肿瘤端电灼切断,对脑干的牵拉和挤压一般术者能注意到,而对脑干侧周围的小血管常容易忽视,处理时应特别慎重,能保留则尽可能保留,以避免术后脑干缺血、水肿。在电凝血管时,尤其在毗邻的重要结构附近时,最好使用较小功率的双极电凝,并注意滴水降温,可减轻热损伤。此外,不随意盲目使用电凝,可减少意外损伤的几率。
听神经瘤的手术,只要具备了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掌握显微解剖学知识,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是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做好神经和血管保护的。
【参考文献】
1 罗世祺,马振宇.大型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2):9699
2 刘伦波,徐宏,韩杨云,等.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及面神经保留[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5(3):283284
3 蔡宁,杨堃,赵竹青,等.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瘤周血管的保护与处理.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2):708710
4 刘翔,鲁艾林,刘宏毅,等.面神经颅内段的相关显微解剖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2):157159
5 刘熙鹏,杨晓洪,刘春江,等.动眼、面、听神经显微血管供应与术后神经功能保留关系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5):13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