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随着血清PSA的阈值增高而呈线性增加。本组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符,A组血清PSA明显高于B组。提示血清PSA除了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外,还可作为预测BPH患者并发AUR危险性的良好指标。需注意的是某些生理和(或)良性前列腺病理变化对血清PSA值也有明显影响,华立新等[6]报道BPH患者发生AUR时血清PSA可显著增高。本组病例血清PSA检测前7天内无AUR、尿路感染、直肠指诊、TRUS及前列腺穿刺活检,以减少以上因素对PSA测定的影响。
McNeal[7]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中央带、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通过前列腺的病理研究表明,所有的BPH结节均发生于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临床上常习惯以PV的大小来选择治疗方式、评估前列腺增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可能会因此带来治疗上的偏差。华立新等[8]报道一组病例,显示患者发生AUR与TZV、TZI相关, PV的差别无显著性;以TZI值0.65为标准,预测BPH患者发生AUR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5%。本组资料中AUR患者(A组)TZV、TZI明显高于非AUR患者(B组),结果与上述报道相近,提示对TZV、TZI较高的患者需进行积极的治疗,以防止AUR的发生。
Gerstenbluth等[9]研究发现前列腺切除术的标本中,95%的外周带标本和87.5%的移行带标本切片有多灶性慢性炎症区域。Mishra等[10]发现合并前列腺炎的BPH患者发生AUR及需手术干预的几率均较未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明显增高。国内有学者推测BPH或许就是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11]。我们采用Irani等[1]的方法进行炎症分级,结果显示所有病理标本均有炎症细胞浸润。统计结果表明,A、B 2组的炎症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中Ⅰ级占51.2%,Ⅱ和Ⅲ级占48.8%,B组患者中Ⅰ级占56.5%,Ⅱ级占43.5%,且6例Ⅲ级均为A组患者。由此我们推测BPH患者的炎症浸润程度越重,发生AUR的危险性越高,前列腺炎可能是AUR的危险因子。
前列腺组织中基质、腺上皮的比例随着年龄、前列腺的体积及BPH的进展而变化[12]。Shapiro等[13]观察到与仅有LUTS的BPH患者相比,AUR患者前列腺的上皮组织比例显著增高,提示前列腺组织中上皮细胞的比例增高可能导致更高的AUR发生率。本研究中合并AUR的BPH患者(A组)以腺上皮增生为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AUR的BPH患者(B组)。非那雄胺作用于前列腺上皮组织, 使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或许有助于解释非那雄胺对前列腺体积较大的BPH患者效果更佳,并能降低AUR的发生率。
Spiro等[14]发现因AUR而行前列腺手术的BPH患者中有85%存在前列腺梗死;相比之下,仅为缓解LUTS而手术的患者只有3%存在前列腺梗死。近期的一篇报道比较了AUR组与仅为缓解LUTS而手术的BPH患者的术后前列腺病理,发现2组间前列腺梗死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5.7% vs. 2.2%)[15]。本研究中合并AUR的BPH患者前列腺梗死发生率略高于无AUR的BPH患者(6.98% vs. 2.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BPH患者大多行TURP(87/112),TURP致前列腺组织的脱水、变性可能影响对前列腺梗死的诊断。前列腺梗死与AUR发生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本组资料显示PSA水平、TZV、TZI可作为预测BPH并发AUR的良好指标;前列腺炎症程度、前列腺组织中上皮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AUR的危险因子。但本研究是基于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尚需在社区人群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中探讨以上指标的临床价值。非那雄胺可影响前列腺的体积和PSA水平,本研究尚未对是否服用非那雄胺及服用时间长短等因素进行分析。BPH并发AUR相关因素分析尚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 Irani J, Levilain P, Goujon JM, et al. Inflammation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orrelation with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value [J]. J Urol, 1997, 157(4):1301-1303.
[2] 张祥华.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M]//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7-204.
[3] Dubey D, Kumar A, Kapoor R, et al.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defining the need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