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白花蛇舌草15g、柴胡10g、山楂10g。上方加水500mL浓煎至200mL,2次/d。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片(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799),200mg/次,3次/d。两组均服药30d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禁食肥甘厚味,忌烟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1)临床治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血脂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肝功能、血脂指标基本正常;(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肝功能、血脂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并低于参考值2倍以下;(4)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能、血脂指标改善不明显或病情加重。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2 统计学方法 疗效分析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注: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
3 讨论
长期大量饮酒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基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通过免疫机制损害肝细胞,形成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肪贮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祖国医学归属于“酒疸”“胁痛”“积聚”范畴。“本草纲目”记载:“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嗜酒日久,损及脾胃,伤及肝胆,热毒内生,酿湿生痰,痰阻气滞,血行不畅,酒毒、湿热、气血、痰淤相搏结,留于胁下而发病。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采用“清解酒毒、益气养肝、化湿醒脾”的原则,选用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以固其本;连翘、泽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祛痰消积;柴胡条达肝气,丹参、当归养血调肝,去淤生新,兼以补血扶正;生山楂、大黄健脾渗湿、化积、导滞、除浊、消胀,泽泻滋肝补肾,清利湿浊,化痰软坚;黄芪、丹参、大黄合用有活血化淤行滞、消癖散结、止痛功效,全方配合共奏疏肝理脾、健脾除湿、活血化淤、消癖散结、解酒毒之功,达到了气血运行通畅,脾胃运化正常的治疗目的。黄芪、白术可提高血浆蛋白,改善肝功能;柴胡与有清心安神作用之丹参相配,能有效改善酒癖症常伴有的烦躁抑郁症状;丹参、当归具有扩张肝血管,增加肝血流量,增强肝内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改善肝营养及氧供应,防止肝细胞损害、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作用[3];丹参还有清除引起炎症的氧自由基的效用,避免激活肝内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以及贮脂细胞所致的病变。白花蛇舌草还具有调节免疫机制,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具有抗凝血及保护肝细胞作用[4];当归、生山楂还可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5]。连翘、泽泻、败酱草、大黄亦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黄芪、当归可改善微循环、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当归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沉积和促进肝细胞再生,可增加门静脉血流量,减少血管阻力,改善肝循环的作用[6,7]。泽泻、山楂通过干扰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代谢、干扰脂质合成、抑制胆固醇沉积、增加胆固醇排泄等发挥作用,有效降低血中TC和TG水平[6]。黄芪、丹参、大黄还可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抗纤维组织形成[8],从而起到保肝、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改善纳差、腹胀、乏力等症状的作用。
临床观察表明护肝醒脾汤有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2-7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5.171-173
3 安峰,李生棣,刘宪玲.丹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