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多次使用后,其气囊的顺应性会增加,另外,由于空气具有可缩性,从而使压力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降低,导致灵敏度下降。
国际尿控协会1999年规定大气压下耻骨联合平面的压力调零标准[6],在此条件下,充盈前的各信号与参数的典型值范围:膀胱压31~42cmH2O,腹压28~39cmH2O,逼尿肌压0~4cmH2O,这些数据意味着在开始膀胱充盈前,逼尿肌压不能为负值,也不能过高,应该尽量接近于零。在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中,导管侧孔灌注法可以通过推压注射器冲洗导管,冲出气泡以及调节腹压气囊内的注水量,使膀胱压、腹压、逼尿肌压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导管侧孔灌注法中测压管道系统内的液体可能导致细菌滋生,且与检测的膀胱腔相通,从而检查后有较高的尿路感染率。而TDOC法体外调零连接测压系统和灌注系统后,不能有效地调节膀胱压和腹压的初始压力值,从而出现逼尿肌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测量的进行。虽然TDOC法可以通过体内调零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膀胱压和腹压均没有基础压力值,不能准确地评价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和腹部漏尿点压力,不能有效地预测上尿路损害及量化括约肌关闭功能。
在尿道压测定中,导管侧孔灌注法的基本原理是测定以一恒定速率灌注导管所需的压力。导管在距顶端1cm、5cm处各有1个侧孔,通过侧孔连续低速的液体灌注可以流入膀胱腔或尿道,在导管缓慢匀速地退出尿道的过程中外部压力传感器连续地记录出尿道压力及其沿尿道的分布,但导管侧孔灌注法测尿道压时需附加可调节的恒流泵,操作较复杂。TDOC法测尿道压以空气作为传导介质,在导管缓慢匀速地退出尿道的过程中,尿道腔内压力通过球囊内气体传导到外部压力传感器并连续地记录出尿道压力及其沿尿道的分布,其在排尿期膀胱压检查完毕后,并不需向膀胱内注入液体,另外不需附加可调节的恒流泵,操作简单,但由于不能同步测量膀胱压,因而也不能测量尿道闭合压,不能有效地评估尿道的尿液控制功能。
2种尿动力学测压导管用于尿动力学检测中,均可获得高质量、可靠的尿动力学结果,均是较理想的尿动力学测压导管,而TDOC导管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检查后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111.
2Brown M, Wickham JEA. The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J]. Br J Urol, 1969, 41:211.
3 Abrams PH, Blaivas JG, Stanton SL, et al. ICS standardization report on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J]. Scand J Urol Nephrol,1988,114:106.
4 Jennifer T, Jason T, Cannor G, et al. Aircharged and microtransducer urodynamic catheter in the evaluation of urethral function[J]. Int Urodynamic J,2004,15:124128.
5 郭应禄,杨勇.尿失禁[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7169.
6Schaefer W, Liao LM, KirschnerHermanna R, et al. Urodynamics quality control: qualitative plausibility control with typical signal patterns[J]. Neurourol Urodyn,1999,18:366.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