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2种尿动力学测压导管的比较

流率测定[1]

  让患者取习惯排尿姿势,如男性患者取站立位排尿,女性患者取坐位排尿。尽量给患者营造安静、随意的检查环境,嘱其将尿液排入集尿器,通过外部传感器,将尿液信号传入主机,可测量出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尿流时间、达峰时间、尿量等项参数。

  1.2.2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1]

  在标准的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中,膀胱腔内压与腹腔压被同步测定,腹腔压通常以直肠压来代替。在导管侧孔灌注法[2]中,其膀胱腔内压的测定是通过一种经尿道的7F三腔膀胱测压导管,在顶端及距顶端1cm、5cm处各有1个侧孔,2个侧孔分别与相应的腔道相连,并分别测定膀胱压与尿道压。该导管在尾部分为3根管道,1根连接膀胱压力传感器,另1根通过三通分别连接尿道压力传感器与可调节的恒流泵,第3根连接恒速注水泵。直肠压的测定采用气囊测压导管,顶端为一气囊,介质为生理盐水,尾部连接腹压传感器。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向腹压导管的气囊内注入3~5mL液体,并置入患者直肠内,深度约为10cm,常规消毒会阴部,经尿道将膀胱测压导管插入膀胱,测定残余尿量。国际尿控协会(ICS)在1988年的标准化报告[3]中规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时所有的系统均在大气压中调零,其外部传感器参考点为耻骨联合上缘水平。患者取恰当的测定体位后,将充满液体的膀胱压、直肠压测压管道系统的远端置于患者耻骨联合上缘水平高度调零,分别连接好膀胱压、直肠压测压系统和灌注系统。以合适的速度灌注膀胱,嘱患者报告灌注过程中的初始排尿感觉、正常排尿感觉、强烈排尿感觉和急迫排尿感觉,分别在描记图上做描记。灌注过程中呈一定间隔嘱患者咳嗽,确保高质量的压力信号,当患者膀胱充盈至最大膀胱容量时,停止灌注,此时嘱患者排尿,这样可分别记录到膀胱在充盈期逼尿肌的顺应性和稳定性、膀胱感觉和膀胱容量以及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有无下尿路梗阻等参数。TDOC导管[4]是最新的一种应用气囊测定压力的管道系统,其膀胱压的测定是通过一种经尿道的7F双腔测压导管,距顶端1cm处有一充气气囊,其介质为空气,与相应的腔道相连,测定膀胱压。该导管在尾部分为2根管道,1根连接膀胱压力传感器,另1根连接恒速注水泵。腹压的测定是通过一种经直肠的7F单腔测压导管,距顶端1cm处有一充气气囊,其介质为空气,与相应的腔道相连,测定直肠压。其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导管侧孔灌注法相同,但其外部传感器参考点为任一水平面,将膀胱压、直肠压测压管道系统的远端置于任一水平面调零,分别连接好膀胱压、直肠压测压系统和灌注系统。即开始同导管侧孔灌注法同样操作。同样可分别记录到膀胱在充盈期逼尿肌的顺应性和稳定性、膀胱感觉和膀胱容量以及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有无下尿路梗阻等参数。

  1.2.3 尿道压测定[1]

  在导管侧孔灌注法中,排尿期膀胱压检查完毕后,再向膀胱内灌注50mL液体,将充满液体的膀胱压、尿道压测压管道系统的远端置于患者耻骨联合上缘水平高度调零,分别连接好膀胱压、尿道压测压系统和灌注系统,再将测压导管与puller连接,在测压导管沿尿道内匀速退出的过程中而进行整个尿道压力的描记,可测出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功能尿道长度、总尿道长度等参数。在TDOC中,排尿期膀胱压检查完毕后,将尿道压测压管道系统的远端置于任一水平面调零,连接到膀胱压管道系统,再将尿道压测压导管与puller连接,在测压导管沿尿道内匀速退出的过程中而进行整个尿道压力的描记,可测出最大尿道压、功能尿道长度、总尿道长度等参数,但不能测量最大尿道闭合压。

  2 结果

  30例经侧孔灌注导管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消毒插管3~5min,平均4min,全过程20~40min,平均33min,检查后5例患者出现全身发热症状。30例经TDOC导管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消毒插管2~4min,平均3min,全过程15~35min,平均27min,检查后无一例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

  3 讨论

  2种管道系统均可以用于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尿道压测定,但各具优缺点。使用导管侧孔灌注法,其导管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膀胱压及尿道压测压导管经消毒处理,直肠压气囊测压导管外套上安全套即可反复使用,若使用得当,可以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中。缺点是液体传导压力在测压管(连接管)到外部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压力传递过程中容易因种种原因产生赝像,如管道的直径、顺应性以及管道连接是否紧密等,因而测量过程中所有导管、连接管和外部压力传感器内均不能留有气泡,连接系统需连接紧密,不能弯折[5]。TDOC法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测压方法,其操作简单,测定灵敏、精确、受干扰少,但作为一次性测压导管,其价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金银花及2种混淆品的紫外光谱鉴别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尿动力学检测对血压脉
    2种除颤导电介质效果比较
    2种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
    尿动力学 测压导管 下尿路功能障碍 感
    2种婴幼儿置胃管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