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中枢神经系统内大分子物质淋巴引流途径及其意义的研究

管周围的Virchow-Robin间隙,并沿脑内各级动静脉血管外膜中的组织间隙,与较大的脑血管颅外段外膜中衬附内皮细胞的毛细淋巴管相延续,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淋巴引流系统[12]。

  组织间隙(tissue spaces)是指位于结缔组织表面的一种连续的无内皮的小腔隙,里面充满了含有血浆蛋白的组织液。这种组织间隙遍布全身各个部位,在那些缺乏淋巴管而又存在淋巴引流的器官如脑、脊髓及眼等,起着引流“淋巴液”的特殊功能。由于组织间隙不是衬有内皮细胞的真正淋巴管,而是起始淋巴管前的一段淋巴引流通道,故称之为——“淋巴管前淋巴系统[12]”。Castenholz [13]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起始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开放性连接与淋巴管前淋巴系统的直接连接,及组织通道至起始淋巴管间运输带的结构。

  2.2.1 经颈内动脉系的大脑淋巴管前淋巴系统 有研究[14]将墨汁注射于动物大脑灰质内,在大脑毛细血管周围的Virchow-Robin间隙,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和颅外段的外膜及颈深淋巴结中发现碳颗粒;并发现碳颗粒进入颈内动脉颅外段外膜中的毛细淋巴管。故认为颈内动脉系血管外膜中存在淋巴管前淋巴系统,可将大脑的“淋巴液”引流入颈部淋巴管。

  2.2.2 经椎-基底动脉系的小脑淋巴管前淋巴系统 Wang等[15]将墨汁注射于大鼠的小脑灰质内,结果发现碳颗粒出现于小脑毛细血管周围的Virchow-Robin间隙内,小脑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和颅外段的外膜中。证实了小脑的“淋巴”经位于椎-基底动脉系血管外膜中的脑淋巴管前淋巴系统引流入颈部淋巴管。

  3 CNS淋巴引流的量

  CNS淋巴引流的量可能因动物的种属、年龄及注射部位不同而不同,且与动物注射示踪剂后的颅内压呈正相关。Boulton等[16]研究证实,随颅内压升高,经颈淋巴回流的CSF的量逐渐增多。Bradbury等[17,18]实验表明, 正常脑室内压下向猫侧脑室注射放射性碘标记的血清白蛋白(radioactive isotope labeled albumn,RISA),约有10%~15%引流入颈部淋巴;而家兔约有30%;Mollanji等[19]研究发现,成年羊CSF经淋巴和蛛网膜绒毛途径引流的量各占一半,而胎儿羊的蛛网膜绒毛可能缺如或数量很少且未发育成熟,CSF主要靠淋巴引流途径来回流。Bozanovic-Sosic等[20]先将羊的脑和脊髓SAS分隔开后,再将两种不同的放射性标记人血清白蛋白分别注入脑和脊髓的SAS,结果发现经脑和脊髓SAS引流CSF的量的比例为3:1,提示脊髓SAS在CSF的引流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4 CNS淋巴引流的生理意义

  4.1 回吸收大分子物质

  传统观念认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阻止了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透过脑内毛细血管进入脑组织。然而BBB分布并不均匀,在脑的最后区、正中隆起和松果体等处完全缺乏BB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血浆蛋白经静脉注射后,发现血浆蛋白可经这些区域的组织间隙进入具有BBB的脑组织深处,这些区域内血浆蛋白的浓度与肝脏内一样高[21]。在病理情况下如脑部炎症、外伤、出血、梗塞时,BBB受损,大量血浆蛋白可进入脑组织;此外脑损害产生的大量细胞分解代谢产物如细胞碎片、蛋白质等物质在脑组织中积聚,这些大分子物质主要通过淋巴引流途径来清除[12]。

  4.2 调节颅内压

  CNS淋巴引流参与CSF循环,脑组织液及其中大分子物质的吸收,对维持正常颅内压具有重要作用。颅内压升高时淋巴引流量增多从而缓解高颅压,反之则减少[16,22]。实验中阻断脑淋巴引流途径后可导致颅内压调节障碍[23,24]。

  4.3 参与CNS免疫

  70年代中后期,人们逐渐发现CNS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免疫豁免区。作为免疫系统组成部分之一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具有淋巴管功能[18],是机体整个免疫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分子物质及免疫活性细胞从CNS通过血管周围间隙引流到颅外淋巴系统,为免疫识别、抗体生成及细胞介导的抗脑源性抗原提供可能性[25]。

  5 CNS淋巴引流障碍——淋巴滞留性脑病 (lymphostatic encephalopathy,LE)

  CNS 淋巴引流阻断后由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滞留于脑组织间隙,使其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继而脑血管受压、脑血液循环障碍及BBB破坏,脑组织缺血缺氧,使脑细胞受损,甚至变性、坏死,结果导致脑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即形成所谓“淋巴滞留性脑病(LE)”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合并症
    胚胎运动神经元种植至失神经骨骼肌内的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症状学及神经递质的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脑膜癌病的周围神经病特点
    不同剂量微波热凝后面神经变化的观察
    应用图象处理系统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神经
    甲基汞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影
    铅的神经细胞发育毒性与谷胱甘肽水平的
    鞘内注射化疗药致严重神经毒性反应的护
    体感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电位在产瘫诊治
    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