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对脾脏的各种生理功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脾损伤给予保脾治疗,越来越被外科医师所推荐。但并不是所有的脾损伤都适用于保脾治疗。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保脾治疗,特别是非手术治疗,非常重要。现结合本院资料,作一初步总结。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6年至1998年11月,共收治各类脾损伤1172人,其中男907例,女265例;年龄9~70岁。
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53例;车祸伤527例;钝器伤184例;刺伤8例。
合并伤:合并腹内其他脏器损伤208例,合并腹外脏器伤312例。
治疗方法:入院立即手术者923例。非手术治疗者249例。其中,保守后病情加重,在6~72小时内中转手术29例,占11.6%。手术采用脾切除者932例,脾修补术12例,脾切除+脾片种植术8例。非手术者采用绝对卧床,禁食、补液、输血、止血等治疗,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并进行血压、脉搏、尿量、B超、红细胞压积测量等动态观察。如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经输血2个单位不能纠正,B超提示腹腔内积血增多,应立即中转手术。
预后:痊愈出院1141例。死亡31例,均死于严重的颅脑外伤、胸外伤、肝脏严重挫裂伤以及腹内大血管损伤。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的病人220例无一死亡,中转手术者29例也痊愈出院。
讨 论
一、脾脏的解剖特点及脾损伤分级
脾脏是充血性器官,但脾周围区血流缓慢压力甚低,且脾脏储有占人体全血1/3的血小板,故易自行止血。特别是小儿由于受外力较轻,血管和包膜有较多功能性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可使损伤血管较易收缩,包膜相对成人为厚,故婴幼儿的脾损伤更适合非手术治疗。Gull和Scheele将脾脏损伤分为四级[1]:Ⅰ级:包膜破裂。Ⅱ级:脾实质撕裂,未累及脾门。Ⅲ级:脾实质撕裂,已累及脾门或脾已部分断裂。Ⅳ级:脾动、静脉主干断裂或严重广泛的破裂。我们认为此分类法的Ⅰ级应包括脾包膜下血肿,我院行非手术治疗病人大部分属于Ⅰ级和部分Ⅱ级损伤的病人。以脾包膜下血肿者为主,占71%。
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我们在临床上因外伤性脾破裂行手术治疗时,发现有许多病人已自动止血。且临床上发现,脾脏的深裂伤,特别是脾门的损伤,出血量大,血压、脉搏改变较大,有别于出血少的浅裂伤和包膜下血肿。故浅裂伤和包膜下血肿更适合采用非手术治疗。根据本组病例的治疗,复习有关文献[2,3],我们总结了具备有下列条件的患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1.50岁以下,以儿童及青壮年较合适。2.非开放性腹部外伤,无其他腹部脏器和器官的损伤。3.血液动力学稳定,输血2~4单位已足够。4.腹部症状不明显,腹痛不剧烈,无腹胀。5.B超或CT提示血肿或腹腔内出血较少,脾裂伤较轻者。
三、治疗和观察的方法
外伤性脾损伤行非手术治疗,须在临床、检验、B超三方面严重监视下进行。一旦发现出血量明显增多或生命体征变化,应及时中转手术。如保守成功,一般需住院三周,三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四、中转手术的指征
临床上对非手术治疗脾损伤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危险性,且有较高的失败率。且脾外伤常伴有腹内其他脏器的损伤,如早期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待出现腹膜炎、胰漏等并发症时,处理较为困难。同时脾外伤自身易引起延迟性出血、脾囊肿等。我院在86年至90年行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137例中,有20例中转手术,占14.6%。此后至今,由于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中转手术率明显下降,112例病人中,仅有7例中转手术。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统计意义。如有下列情况者需立即中转手术:1.腹痛、腹胀加剧,腹部压痛明显,腹腔穿刺抽得不凝血量较多时。2.经输血2~4单位、补液、扩容等治疗24~48小时,血液动力学指标不稳定,或/和红细胞压积下降6%以上,或降至25%以下,经上述治疗不能纠正者。3.监护期间,发现有其他腹内脏器损伤时。4.B超提示腹腔内积液有明显增多时[4]。故严格掌握非手术的指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中转手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Gull TP,Scheele DJ.Differentialin di rationen der konservativen und operativen behandlungsmnoglichkeiten der milzruptur.Langenbecks Arch Chir,1986,369:371.
2 钱 礼主编.现代普通外科.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