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有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150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纤维蛋白原 微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是高血糖症诱导血小板-血管激活凝血因子Ⅰ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底物的搪激化修饰以及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纤溶活性降低,在高切应力期间血小板被特异性激活,这可能与微血管病变有关;纤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和纤维蛋白的修饰可加重微血管血栓的形成和器官损伤,从而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研究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更有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7~2009年我院住院的55~80岁2型糖尿病病人150例,性别不限。同时选取55~80岁无糖尿病病人15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公布的协商报告标准。
仪器与试剂:plus半自动血凝仪。上海太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规格10×2ml。
方法:早晨空腹准确抽血于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负压管中2ml充分混匀后送检,病人血浆以3000r/分钟离心15分钟,取血浆50μl加入含纤维蛋白原稀释液的小试管中混匀,吸取100μl加入测量杯中,预温3分钟放入检测孔中,进行检测,标本要求2小时内检测完毕。
结 果:
2型糖尿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测定结果见表1。表1 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FIB结果(略)注:组间比较t=1.119,P<0.05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1980年及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①有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1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空腹血糖≥7.8mmol/L;b. 1日中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c.空腹血糖<7.8mmol/L,但口服75%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L。②无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1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两次空腹血糖≥7.8mmol/L;b.第1次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1及2小时血糖均≥11.1mmol/L,重复1次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重复1次空腹血糖≥7.8mmol/L。③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8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者。妊娠糖尿病诊断参照上述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是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是患者导致死亡和失明的主要因素。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增加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长期代谢控制差,导致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长期处于高分泌状态,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凝血因子水平升高,而且与凝血因子水平升高相关的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治疗可以改变改善高凝状态,但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由于微血管病变不明显,抗凝药物治疗收效不高。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大血管病变的一项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后,通过不同机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