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连严重,可自动脉瘤的外围向中心吸除少许脑组织以逐渐“孤立”动脉瘤从而增加动脉瘤的显露空间。在接近动脉瘤操作时宜先采用双极电凝尖进行钝性分离,切忌用力撕扯及牵拉。分离清楚结构间仍有黏连则以显微剪刀剪断。瘤颈分离以能伸进动脉瘤夹的宽度和深度即可。待瘤颈分离后瘤夹应平行贴近载瘤动脉稳妥的夹闭瘤蒂,以减少夹闭后瘤颈残余及术后出血。此后辨别有无重要穿支血管被误夹。
2.3 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 脑血管痉挛发生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7]。约70%患者并发CVS,36%患者在此基础上继发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术中罂粟碱棉片湿敷载瘤动脉,可缓解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出血以预防和降低脑血管痉挛。在硬膜下放置引流管,以便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1~3天。有脑血管痉挛,特别是Ⅳ级以上合并颅内血肿,脑压高者需去骨瓣减压,以度过脑水肿高峰期[8,9]。术后采用“3H”治疗,即适当升高血压、升高血容量、血液稀释。同时使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腰蛛网膜下腔置管外引流等,能减轻脑血管痉挛并缩短持续时间,避免继发缺血性脑改变、脑水肿和脑肿胀等不良后果,提高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2.4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脑梗死和脑积水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局部血凝块的大小、存在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手术过程中脑组织的牵拉、暴露动脉瘤时的血管壁刺激,都会引起血管痉挛而造成脑缺血、梗死甚至死亡。处理动脉瘤后尽早进行“3H”治疗,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常见并发症,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大小或破入脑室有关。早期行蛛网膜下腔、脑室外引流,可有效减轻血液刺激症状,减少脑积水的发生。但对未经处理的动脉瘤病例,可增加再出血的机会。
Hunt分级对预后有很大影响。HuntⅢ级及以内者手术效果较为显著,Hunt Ⅳ级以上术后致残率明显增高。早期手术可以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术后积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可以减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继宗,李京生,王 硕,等. 颅内动脉瘤1041例显微手术治疗临床研究[J]. 中华医药杂志,2003,8 (1):6-8.
[2] 蔡学见,陈铮立,钱晓凌,等.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6): 345-347.
[3] 郭付有,游 潮,孙 鸿,等. 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治疗探讨[J].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 344-344.
[4] 刘承基,主编. 脑血管外科学[M]. 1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
[5] 赵继宗. 我国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2):67-67.
[6] 秦尚振,马廉亭,朱贤立,等.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分析(附172例报告)[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5(1):13-15.
[7] 张 健,王 中,孙晓欧. 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鞘内注入尿激酶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2):300-302.
[8] 陈泽军,周 岱,贺震民,等.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2):136-137.
[9] Duong DH,Kolluri VP,Spittaler PJ,et al. Risk score estimation: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optimal of aneurysm clipping for improved management outcome[J]. Neurol Res,1998,20(2):218-224.
上一页 [1] [2] [3]